首页 > 报道
报道
《儒藏》(精华编)入藏国家图书馆

  3月20日,《儒藏》(精华编)捐赠及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等出席仪式。来自中宣部出版局、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相关领导与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仪式。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主持。

  杨芳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宣部出版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所开展的古籍相关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儒藏》(精华编)项目表示肯定。她期待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落实古籍工作的相关意见和规划,共同推进古籍的挖掘利用,以优质成果服务于社会和民族复兴。

  熊远明在致辞中指出,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鲜明的文化内涵,国家图书馆要以《儒藏》(精华编)的入藏为契机,向广大读者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大力推动《儒藏》的普及与研究,充分发挥文献的学术作用与价值,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文化源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庆伟在致辞中表示,以儒家文化为基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儒藏》(精华编)顺利出版,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表示,《儒藏》工程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凝结了无数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儒藏》(精华编)正式入藏国图,是基于“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共同理念,必将促进《儒藏》资源的再开发与创造性转化。

  仪式上,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向国家图书馆赠书,熊远明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赠书。杨芳,熊远明,张志清,孙庆伟,夏红卫,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儒藏》(精华编)项目执行总编纂李中华、魏常海等上台共同为《儒藏》(精华编)文献专架开架服务揭幕。

  《儒藏》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儒家文献整理项目和古籍整理项目。它系统梳理历代儒家典籍,全面、集中地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域外文献三类儒家代表性著作汇为一编,展示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精神主线。它的编纂完成使我们可以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利用中国文化资源验证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

  此次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儒藏》(精华编),为《儒藏》工程的阶段性重大成果。2022年6月,历经19年呕心沥血编纂成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总汇《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终于全部出版,包括中国部分510种(传世文献458种,出土文献52种)、282册,总字数近2亿。这是中国古籍整理和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是保存、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成果,也成为了未来儒学研究新发展的必要依据和起点,是新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之一。《儒藏》工程标志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第一次得以全面整理。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进一步做好古籍工作及数字化工程,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儒藏》(精华编)更好地得到传承和使用,同时也基于共同的文化理想和担当,北京大学出版社特向国家图书馆捐赠《儒藏》精华编,这既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

  (转自“国家图书馆通讯”微信公众号)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