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风采|吉林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纪实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吉林市图书馆全景(王宇拍摄)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历经十五年,吉林市图书馆古籍工作者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计划,从本馆实际出发,在古籍普查、珍贵古籍申报、古籍书库改造、古籍数字化、古籍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做好古籍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认真开展古籍普查工作

  吉林市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是响应“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的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为全面掌握本馆的古籍基本情况,建立古籍总台账。

  2009年1月,吉林市图书馆按照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布置的工作重点,开始普查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全馆古籍文献近12万册/件进行逐册、逐件清点,清点的同时完成了原书与书目卡片主要信息的核对、《古籍普查破损登记表》填写、古籍文献与民国期间线装书的藏量统计、函套书签题写、缺失排架卡补写等工作。在整个清点工作中,古籍保护工作组的全体人员克服时间长、工作量大、残本信息不全、灰尘多、工作繁琐等种种困难,对古籍书库做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工作,为“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录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完成馆藏古籍录入“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工作,截至2019年,共计录入平台6715条数据。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录入情况 (刘乐截图)

  2018年在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馆藏古籍线装书目录整理校对工作,并于2019年6月出版《吉林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吉林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刘乐拍摄)

  通过此次普查登记,我们发现了一些馆藏古籍中十分珍贵的版本。在古籍普查基础上,吉林市图书馆重新核查了全部馆藏古籍,创建了馆藏古籍详细分类目录。

  二·积极参加珍贵古籍申报工作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牌匾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 (刘乐拍摄)

  吉林市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参加了第二至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共申报古籍文献703种,其中有17种入选。此外,吉林市图书馆还参与《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共申报古籍文献213种,有23种入选。

  参加珍贵古籍的申报,对建立完备的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全民古籍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做好古籍书库改造工作

  吉林市图书馆一直重视古籍文献的基础保护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经费,按照国家颁发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全面升级古籍书库。2016年开始,吉林市图书馆先后在古籍书库安装了恒温恒湿大功率(51匹)空调,书库集成吊顶、专用书库照明等设备设施;每年定期对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监控设备进行维护。

  

  古籍书库自动灭火系统(刘乐拍摄)

  

  古籍书库自动灭火系统(刘乐拍摄)

  

  古籍书库改造(刘乐拍摄)

  吉林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经过改造,已经基本符合国家对古籍书库的要求标准,为保护古籍提供了更好的硬件保障。

  

  原函套(刘乐拍摄)

  

  新函套(刘乐拍摄)

  四·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

  自2016年起,吉林市图书馆每年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工作首先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着手,之后进行特色馆藏数字化,如满文古籍、地方志、善本中医药典籍、善本唐宋诗词等。数字化工作完成后,吉林市图书馆还建立了相应的专题数据库。

  

  吉林市图书馆碑帖数据库(刘乐截图)

  2018年,吉林市图书馆参加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中央补助地方数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现已完成馆藏碑帖40200叶的数字化工作,并建立了“吉林市图书馆馆藏碑帖数据库”。

  2021年11月,吉林市图书馆申请资金200万元,启动馆藏明代古籍约40.2万叶的全文数字化加工工作。此项目还有后续资金跟进,用于馆藏明清古籍全文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避免资金浪费,吉林市图书馆在每次数字化之前首先认真考证书目,并进行大量查重工作,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经典古籍库”“籍合网”等相关平台反复查找,如有相同版本古籍则不再重复数字化,馆藏相同版本则优选品相最好的古籍进行数字化。数字化后还要进行逐叶核校,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截止目前,吉林市图书馆已全文数字化古籍约24.1万叶。

  五·进一步完善馆内古籍保护制度

  古籍保护要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吉林市图书馆先后制定完善了《古籍书库管理制度》《古籍文献阅览制度》《古籍文献出入库规则》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做到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此外,吉林市图书馆还做了一些古籍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工作。第一,开展古籍修复工作。近几年主要修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災延生保命妙经》《太上洞玄灵无量度人品妙经》三部明代道教经书;整理残本232册;制作函套136个。

  

  明道教经卷修复前(刘乐拍摄)

  

  明道教经卷修复后(刘乐拍摄)

  其次,开展再造善本工作。吉林市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一些再造善本,如满文《御制劝善要言》《依尔根觉罗氏家谱》《吏制辑要》等8种馆藏,其中7种提供给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重要展品。

  

  满文再造古籍(刘乐拍摄)

  第三,协助媒体宣传推广。2019年至2020年,吉林市图书馆协助吉林市电视台拍摄《龙潭山》《北山》纪录片,提供古籍地方文献共计300余册。

  第四,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先后组织员工参加“图书馆古籍整理与提要编纂高级研修班”“古籍与文创”“古籍保护与库房管理研修班”等培训课程,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古籍工作的相关认识,还为员工提供机会增加对业内同行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吉林市图书馆古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古籍保护任重而道远,吉林市图书馆会始终不忘整理保护馆藏古籍的初心,执着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做好古籍保护的各方面工作。

  (吉林市图书馆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