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风采|重庆北碚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成果概述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下,为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北碚图书馆持续开展古籍保护与研究工作,立足资源特色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

  一、经过卷帙浩繁的古籍整理基础工作,北碚图书馆古籍部普查登记馆藏古籍文献4983种100994册,建立起古籍分类分级保护体系,所藏二、三级文物字画54件,民国文献17.9万册。

  

  2007年北碚图书馆参加全国古籍普查,2016年完成馆藏古籍普查,出版《重庆市北碚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二、北碚图书馆不断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古籍保护有机制、有行动、有名录、有机构、有活动,成效显著。针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难点,北碚图书馆从人力、财力、技术力量等方面强化措施,成立了北碚区古籍保护中心,配备专技人员7名。在项目上实行“申报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逐年申请区级、市级、国家级专项保护经费,用于古籍数字化、古籍修复等项目,始终把古籍保护落实到位。

  2017年起,连续三年对馆藏古籍地方志进行数字化,截至目前已完成429种、4000册古籍地方志扫描,建成“北碚图书馆古籍方志数据库”,并于2019年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在线发布。读者可通过以下网址进行外网访问:

  http://222.178.203.72:9051/?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三、北碚图书馆持续拓展途径、推动宣传,将古籍保护、整理和利用等工作统筹在一起,通过影印、点校、数字化等形式,实现珍贵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以面向读者,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北碚图书馆整理出版了《重庆市北碚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北碚图书馆馆藏宋拓圣教序》《北碚图书馆藏方志珍本丛刊》等图书5种111册,完成了429种4059册古籍方志数字化转换,建立“北碚图书馆历史文献数据库”,并纳入全国联合发布平台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目前,北碚图书馆在线发布古籍方志202种1178册16万叶。同时,北碚图书馆还开发了“石庵杯”“方氏墨谱笔记本”等馆藏文创系列产品,开展“碚图书话”馆藏珍品赏析直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等宣传推广活动,打造了兼具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的古籍推广项目,将古籍推广与数字化时代联动,进一步推动古籍普及与传播。

  近年来与中华书局合作影印出版《北碚图书馆精品图录》(古籍卷、民国卷、艺术卷)、《北碚图书馆馆藏宋拓圣教序》《北碚图书馆馆藏方志珍本丛刊》,在社会各界取得良好效应。

  在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北碚图书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09年,国务院授予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2年,获全市古籍普查先进单位。此外,23种6874册古籍文献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化是解决古籍保护存放与利用矛盾的根本技术手段之一,随着古籍工作推动力度越来越大,古籍事业迎来了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北碚图书馆抓住契机,健全再生性保护和古籍公共服务机制,坚持普查收集保护、整理出版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路子,不断推进古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让典籍文献中的文字“活”起来。

  

  2020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

  (重庆北碚图书馆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