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潍坊市充分认识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各级政府关于古籍普查与保护的精神,将“普查、修复、培训、展示、研究、利用”六位一体的古籍保护模式做细做实,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推动了全市古籍保护传承水平的提高。
一、强化古籍工作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古籍普查
潍坊市文化局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潍坊市古籍普查工作方案》,建立由市文化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民委、新闻出版局、宗教局等部门组成的古籍普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立古籍普查工作专家委员会,加强统筹指导,全市古籍普查工作启动。潍坊市图书馆突出模范引领,倾心帮助、协调解决古籍单位在普查编目中的实际困难,各县市区图书馆发挥地域带头作用,各博物馆充分利用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全市22家古籍单位精诚协作,古籍人员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完善书目数据,编纂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摸清了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圆满完成了全市古籍普查任务。
二、加强存藏基础设施建设,古籍保管条件普遍提高
潍坊市、县两级财政加大了对古籍保护的支持力度,将古籍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各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完善投入机制,加强古籍存藏基础设施建设。1、给古籍建新家:潍坊市7家单位搬迁新馆、启用现代化古籍书库;2、给古籍盖新房:潍坊市9家单位购买了古籍书橱;3、给古籍添新装:潍坊市7家单位定制了古籍函套(或珍贵古籍囊匣);4、给古籍造新生:潍坊市6家单位影印珍贵古籍。通过上述措施,全市古籍保管利用条件得到普遍改善。
潍坊市图书馆

青州市图书馆

昌邑市图书馆

诸城市图书馆

寿光市博物馆影印《齐民要术》
三、加强古籍人才培养,提高古籍保护水平
潍坊市古籍收藏丰富,保存分散,为了提高古籍人员的水平,潍坊市实施古籍人才培训计划。1.是组织了全市106名古籍工作者先后25次外出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古籍培训班。2.是举办了7期全市古籍保护培训班,邀请古籍版本目录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杜泽逊老师等古籍专家前来授课,培训全市古籍工作者323名。3.是疫情发生后,组织全市82人先后3次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保护、古籍库房建设、古籍数字化建设在线研修班。古籍培训对于推进古籍普查进度,提高全市古籍保护、修复、数据申报、编辑出版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建成四级珍贵古籍保护体系,加大珍贵古籍保护力度
潍坊市组织各古籍单位参加了各级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选,青州市博物馆藏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日前,全市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8部古籍入选第一至四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514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潍坊市珍贵古籍名录》,66部古籍入选《寿光市珍贵古籍名录》,全市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珍贵古籍保护体系。潍坊市图书馆藏稿本《潍县金石志潍县金石遗文录》入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山东省古籍普查十大新发现。7家单位入选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0家单位入选潍坊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通过开展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工作,加强对入选的古籍和单位进行动态管理。
青州市博物馆藏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五、修复破损古籍,给古籍换新颜
潍坊市引入修复导师辅导机制,提升古籍修复能力。潍坊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室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古籍修复站点,举办了“古籍保护 你我同行——古籍线装书装订体验活动”,来自驻潍院校大学生、中小学生、图书馆读者十余人参加。潍城区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青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加强濒危古籍修复,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修复机构对馆藏珍贵古籍开展了抢救性修复。潍坊市博物馆对馆藏拓片进行了修复。

古籍线装书装订体验活动

陈介祺故居陈列馆藏清陈介祺硃批《战国策去毒》(2册)修复前

陈介祺故居陈列馆藏清陈介祺硃批《战国策去毒》(2册)修复后
六、整合编辑出版,促进古籍开发利用
潍坊市整合古籍普查数据,开展古籍研究。《潍坊古籍书目》《潍坊市珍贵古籍名录图录》《青州古籍名录》《寿光市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安丘市博物馆馆藏古籍目录》《潍坊市图书馆等二十二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等古籍著作相继出版。青州市图书馆组织文史研究专家开展馆藏古籍点校,迄今已出版古籍点校图书11种。孙敬明等主编的《陈介祺研究》,对中国金石学尤其是清代发展史研究是一次大推动。日前,收录全市22家单位4756部33852册古籍的《潍坊市图书馆等二十二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市各收藏单位如数家珍的明白帐和传统文化研究者、古籍爱好者的寻宝图。
2010-2020年青州市图书馆点校出版青州文献系列
七、统筹好“藏”和“用”的关系,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
潍坊市将古籍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深入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弘扬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统筹好古籍文物属性和文献属性的关系,在确保古籍安全的提前下,提升提高古籍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激发古籍保护利用的活力,促进了古籍的有效利用。
潍坊市图书馆藏重点古籍推荐书目2020年第1期
八、建古籍数据库,促进古籍资源汇聚共享
推进古籍数字化工程,3家单位建立了古籍数据库。潍坊市图书馆开发建设潍坊市地方志全文数据库,收集潍坊各县、市明、清、民国方志资料862卷21844页,通过自主研发的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发布平台发布,解决了基层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技术瓶颈。潍坊市图书馆特色古籍数据库收录潍坊各县、市潍坊文化名人和地域特色古籍461种2873册160890页(拍),内容包括地志杂纪、潍坊名贤、地方名宦、四库、盐鹾[cuó]、海疆海防、游寓方伎、族谱仕录、陈介祺等专题。青州、诸城等馆也建立了古籍数据库。古籍数据库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公众免费开放,实现了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汇聚共享,对于落实全省文物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古籍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潍坊市图书馆特色古籍数据库

青州市图书馆特色古籍数据库

诸城市图书馆特色古籍数据库
九、举办古籍展览,普及古籍保护意识
为了展示古籍普查保护成果,普及古籍保护意识,潍坊市图书馆先后举办了潍坊珍贵古籍书影展、杨家埠木版年画精品系列展、《资治通鉴》手稿(卷轴装)赏析展、“书香盈岁月,新桃换旧符”迎新春潍坊楹联展、“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线上巡展、潍坊金石名家刻书展等各类古籍展览19次,接待观众129800人次。古籍展览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国家古籍普查与保护政策,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潍坊市图书馆馆藏杨家埠木板年画精品展

“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大赛获奖摄影作品巡展

潍坊金石名家刻书展
十、多种媒体,加强古籍宣传推介
潍坊市通过电视、报纸、融媒体、学习强国平台、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加强古籍宣传推介,扩大了古籍保护的社会影响。潍坊市图书馆与潍坊电视台传承栏目合作,录制了《传承——潍图藏珍——岁月书香节目》,郑晓光馆长介绍古籍的来龙去脉,倾情诉说古籍对人生养成与学术研究的影响,节目融画面、解说、配乐于一体,在潍坊电视台1套传承栏目播出,扩大了古籍保护的社会影响。为了丰富疫情期间居家市民的文化需求,市图书馆与潍坊电视台传承栏目合作,录制了《古籍线装书装订节目》,古籍部主任王彭兰演示古籍线装书装订的过程,在潍坊电视台1套传承栏目播出,引发市民的热切关注。潍坊市图书馆与学习强国潍坊学习平台合作,摄制系列小视频,开设《鸢都古籍合集》栏目,发布各馆珍贵古籍300余部,形成持续的社会反响。通过《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潍坊电视台》《高新融媒体》《文旅中国》等媒体,宣传潍坊市古籍普查与保护成就,营造全社会重视、保护、利用古籍的良好氛围。
古籍保护,任重道远。潍坊古籍工作者将踏实奋进,砥砺前行,携手开创全市古籍保护新局面。
(潍坊市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