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新书
|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新书
编著者:(汉)贾谊 著 方向东 解读
ISBN:978-7-5013-7362-8(精装)
ISBN:978-7-5013-7363-5(平装)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内容简介
《新书》五十八篇,亡佚《问孝》《礼容语上》两篇,今存五十六篇,分十卷。卷一至卷四(《过秦上》至《铸钱》)为“事势”类,皆为文帝陈政事。卷五至卷八(《傅职》至《道德说》)为“连语”类。卷九(《大政上》至《修政语下》)四篇不标目(《玉海》标“杂事”)。卷十(《礼容语上》至《立后义》)为“杂事”类。“连语”“杂事”两类或为太傅时所用的教材和笔记,或释经传古义,或草创仪法,与“事势”类陈政事不同。
《新书》反映了贾谊丰富的政治、经济、教育、哲学思想,而政治思想最为突出。贾谊的政治思想,既不同于孔子的“从周”、“好古”,也不同于商鞅的反对“法古”。贾谊在《过秦论》里说:“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
解读专家
方向东,男,1954年11月生,汉族,安徽省太湖县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上古及两汉文献,主要从事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秦蕙田《五礼通考》点校与整理,并参与合作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重新点校项目之一《史记》的工作。
导读节选
贾谊,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公元前200 年(汉高祖7年),卒于公元前168年(汉文帝12 年),汉初著名的大儒。他在为官期间,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提出了许多治国方案,具有远见卓识。在思想方面,他继承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完成了向汉代中期董仲舒新儒学的过渡。在文学方面,他的散文,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骚体赋,开了汉代散文赋的先河。因此,誉为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实不为过。
贾谊出生时,战国时期封建割据局面已经结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秦王朝,在全国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崩溃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需要一种加强对人民全面控制的思想体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文化毁灭暴行,汉高祖初期不事诗书、以儒冠为溺器的粗暴统治,已不能适应历史前进的潮流,“黄老”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因此应运而生。这种思想,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促使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也促使了封建统治秩序渐行巩固。文化上的专制也放松了,“孝惠之世,除挟书之律”。这样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为贾谊登上政治舞台开拓了良好的环境。十八岁的贾谊就以诵读儒家诗书和长于属文闻名于当地,先后受学于李斯学生吴公及荀况的学生张苍。二十二岁时,已“颇通诸家之书”。在文帝时荐举贤良方正的条件下,他经吴公的推荐,文帝召以为博士。博士是备皇帝顾问的官员,他有了机会参与朝政。他年少博学多才,许多老先生不能回答的问题,他都代为应对。文帝很赏识他的才能,一年内就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贾谊受到重用,便利用机会提出了许多改革制度、更定法令的建议,“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汉书·贾谊传》)。文帝见他年青有为,曾想把他提到公卿的位置,却遭到权臣如绛侯周勃、丞相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的嫉忌、排斥与诽谤,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能,纷乱诸事”。文帝因此疏远了他,不采用他的奏议,派他做长沙王太傅。从秩禄说,由太中大夫的比千石到长沙王太傅的二千石,是升官,实际是明升暗降。一旦离开朝廷,他就失去了施展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标志着仕途走下坡路。于是过湘水,作《吊屈原赋》以自喻;任长沙傅三年,作《鵩鸟赋》以自广。
内页欣赏



目录
导 读
一、贾谊传略 ( 1 )
二、贾谊《新书》的内容与贾谊的思想.( 4 )
三、《新书》的真伪及版本( 15 )
新书
新书卷第一
过秦上 ( 21 )
过秦下 ( 28 )
宗首 ( 37 )
数宁 ( 40 )
藩伤 ( 45 )
藩强 ( 47 )
大都 ( 50 )
等齐 ( 53 )
服疑 ( 56 )
益壤 ( 59 )
新书卷第二
权重 ( 64 )
五美 ( 66 )
制不定 ( 69 )
审微 ( 71 )
阶级 ( 76 )
新书卷第三
俗激 ( 85 )
时变 ( 89 )
瑰玮 ( 92 )
孽产子 ( 96 )
铜布 ( 99 )
一通 (101)
属远 (103)
亲疏危乱 (105)
忧民 (109)
解悬 (111)
威不信 (114)
新书卷第四
匈奴 (116)
势卑 (127)
淮难 (129)
无蓄 (134)
铸钱 (137)
新书卷第五
傅职 (141)
保傅 (149)
连语 (157)
辅佐 (162)
问孝(缺)(167)
新书卷第六
礼 (168)
容经 (176)
春秋 (189)
新书卷第七
先醒 (199)
耳痹 (204)
谕诚 (209)
退让 (213)
君道 (215)
新书卷第八
官人 (219)
劝学 (222)
道术 (225)
六术 (231)
道德说 (237)
新书卷第九
大政上 (246)
大政下 (254)
修政语上 (262)
修政语下 (270)
新书卷第十
礼容语上(缺) (277)
礼容语下 (277)
胎教 (284)
立后义 (295)
主要参考文献 (299)
(转自“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