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风采|汲古润今 传承文脉——杭州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十五年回溯

  刘冬 | 文

  杭州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杭州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现有馆藏古籍5857种36829册,其中善本628种4845册,另有已编目金石碑帖1295种,2009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单位”。虽然杭州图书馆古籍总量不多,但善本比例较高,且不乏珍本佳椠。截至目前,共有4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8部古籍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282部古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除古籍外,杭州图书馆还藏有部分碑帖拓片,保存了不少杭州地方文献资料。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杭州图书馆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取得了不少成果。

  01、开展原生保护,让古籍焕发新生命

  2007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开展以后,杭州图书馆对馆藏古籍开展了全面普查,进行了细致的著录揭示,纠正了馆藏原有目录的讹误问题,发掘出一些珍贵古籍,全面彻底地摸清了馆藏古籍家底,并出版《杭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杭州图书馆等11家收藏单位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普查登记目录》等。

  杭州图书馆在改善古籍保存条件及修复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如:2017年在标准化古籍库房的基础上,为馆藏珍贵古籍及其他善本量身制作了书盒113只、夹板843副,改善了古籍善本的保存条件。杭州图书馆历来重视古籍修复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聘请徐子樵、王松泉等书肆业前辈到馆修复古籍。杭州图书馆设有单独的古籍修复室,设施较为完善,2014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古籍修复中心”,现有专职古籍修复师2人,兼职1人。同时,杭州图书馆十分重视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多次派员参加国家、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进行修复培训,以及通过馆内师带徒的形式,不断提高古籍修复水平。

  

  古籍修复师赵凌在修复古籍

  02、开展再生利用,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杭州图书馆非常重视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在整理出版、数字化加工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杭州图书馆先后整理出版《杭州图书馆善本书目录》《杭州版刻图录》《浙江藏书家传略》等书,影印出版《稿本王文韶日记》《龙井见闻录》《国朝杭郡诗辑》《杭州高氏乐只室所藏古砖之文》《苏东坡书表忠观碑》等书。同时,还与其他单位合作整理馆藏古籍,如:2015年与南京大学《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合作,由杭州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点校整理馆藏《瀫水草堂词》《自赏音斋词草》《凝香室诗余》《蕴香斋词稿》《适庐词草》等五种稿本,并撰写作者小传,编入《全清词·嘉道卷》。2020年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馆藏贺灿然《六欲轩稿》,汇入其承担的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日本所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第一辑)。此外,近年来杭州图书馆为多个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提供古籍底本,以供整理与校勘,如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浙学未刊稿丛编》,提供《叶粟坨集》《金陵行纪》等有关浙学的未刊稿抄本古籍11部61册。通过整理出版,让馆藏稀见古籍化身千百,真正“活”起来,嘉惠当代,泽被千秋。

  

  杭州图书馆部分古籍整理出版成果

  多年来,杭州图书馆加强馆藏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数据库开发,遵循总体规划、重点优先、逐年递进、形成规模的原则,并有持续的扩增、更新。优先甄选馆藏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和稿本、名人批校题跋本及存世量较少的刻本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自建“馆藏古籍数据库”,并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在线发布活动》要求,将全部馆藏古籍数字资源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目前已发布354部。同时,访问渠道多元化,支持主流浏览器及手机浏览,通过杭州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均可登入,并且在活动电子屏及相关推文嵌入特色资源库二维码供读者扫码访问。此外,整合全市区县图书馆馆藏家谱,推出“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家谱数字平台”,发布395种家谱数字资源,该数据库已实现题名、姓氏、属地、关键词等多种检索方式,并支持全文阅读,方便读者查阅。

  2021年10月,浙江图书馆开通了“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可实现文献资源一站式检索,该平台还搭建了浙江省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总库,收录了古籍、民国文献等文献,杭州图书馆已加入其中,读者只要在平台上检索,就能获取杭图的古籍数字化资源。

  03、开展宣传推广,让古籍更走近市民

  杭州图书馆通过组织特色古籍保护宣传,如:举办展览讲座,开展古籍保护进校园,举办古籍雕版、古籍修复、传拓等体验活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大众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关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陆续举办了“楮墨芸香,文化传承——2013年文化遗产日展览”“鉴赏古籍、品味文化之旅”“书香无古今 文化有传承”等主题活动,让广大读者近距离感受古籍之美,营造良好的古籍保护氛围。此外,还积极参与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举办的系列展览,如:2013年杭州图书馆古籍《徜湖遗稿》参展国家图书馆“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2014年《王文韶日记》《大明一统志》等六种古籍参展浙江图书馆“册府千华——浙江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2021年参与国家图书馆“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巡展。

  

  “文化遗产日”读者体验线装书制作

  疫情期间,杭州图书馆在线上推出“馆藏珍贵古籍系列展”,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介绍入选国家及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相关古籍,让读者在线鉴赏本馆珍贵古籍的风采,同时也展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杭州图书馆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进一步扩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此外,配合国家及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中华传统晒书会”活动,首次在线上推出馆藏杭州地方碑帖系列展,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同时,图书馆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及相关体验活动,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中秋节期间推出了“古籍里的中秋节”线上直播活动;世界读书日期间,推出“《四库全书》的前生今世”讲座、雕版印刷术简史介绍及雕版印刷体验、馆藏碑帖拓片介绍及传拓技艺体验活动等。为助力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杭州图书馆多次参加“两宋”论坛,如2021年为开封市民精心准备了以“大宋军神”岳飞为主题的古籍和碑帖图片展览。

  

  2021年“两宋”论坛中,杭州图书馆“大宋军神”岳飞古籍和碑帖图片展览现场

  在古籍保护进校园方面,杭州图书馆与杭十中签订了馆校合作协议,帮助整理及保护校藏古籍万余册。同时,开展古籍研学项目,从古籍常识、古籍修复、雕版印刷、传拓技艺等多方面组织专题讲座,使公共图书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心之一。这些活动深受师生欢迎,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古籍的文化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保护古籍的意识。

  在社会宣传方面,积极引入新媒体推广手段,以新技术、新创意、新形式,扩大古籍受众面,激发公众对古籍的兴趣。如杭图古籍修复师赵凌在“网易”直播平台的直播吸引了10万余人在线观看。此外,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等媒体也多次报道杭州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2021年中秋节期间,杭州图书馆邀请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将AI、4K等新技术应用到古籍文化传承上,特别推出“文烁古今 宋韵中秋”活动,在AI技术和市民配音的辅助下,古籍插图中人物的五官、形象会随着朗诵的节奏发生变化,让馆藏古籍插图“活”了起来。此次活动,通过AI技术将传统的古籍文献生动地展现在市民读者面前,丰富了阅读方式,同时这种沉浸式体验也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时尚的气息。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赢得众多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程来馆拍摄采访,新闻联播播报了本次活动。此外,本地媒体浙江在线、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也都进行了报道。

  

  新闻联播报道杭州图书馆“文烁古今 宋韵中秋”活动

  04、开展国际交流,让中华古籍走出去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国际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年来,杭州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为国际图联成员馆,2013年杭州图书馆翻译了国际图联善本与手稿组分会会议论文9篇,并在国际图联官网发布,为国内图书馆古籍保护人员及时了解国际同行的工作进展,以及关注国际古籍保护发展新动向提供了便利条件。2014年国际图联批准通过了《馆藏善本与手稿数字化计划指南》,杭州图书馆组织编译中文版,并在国际图联官网发布,该指南为规划善本与手稿数字化提供指导框架和一些原则性建议,可为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图书馆还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系文物修复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双方在古籍文物保护与修复上的合作交流。2013年杭州图书馆派古籍修复人员赴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参观学习,其文物修复中心主任舞忒·珞恩茨教授捐赠杭州图书馆地契一套,以及该地契的修复报告一份。2014年,杭州图书馆邀请舞忒·珞恩茨教授来馆做《德国纸质文物鉴定、修复与保护》报告会,使省内业界同仁直观形象地了解德国的纸质修复技术,对于提高省内古籍修复水平,以及促进中德两国在古籍修复方面的学术交流都大有裨益。会后,德方参观了杭州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并学习了中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技艺。

  

  舞忒·珞恩茨教授在杭图作报告

  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在线馆长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2022-2023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馆藏撷珍”项目。2022年,杭州图书馆作为联盟秘书处牵头开展了“馆藏撷珍 交流互鉴”项目,由成员馆馆长介绍镇馆之宝,让珍贵典籍文献走进千家万户。首期由我介绍杭州图书馆的珍贵馆藏古籍《武林风俗记》,第二期由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城市图书馆馆长亚斯米亚·宁科夫介绍珍贵馆藏Four Gospels,第三期由云南省图书馆馆长马云川介绍馆藏古籍《钱氏族谱言行纪略》 不分卷。在典籍的有效流动中,各国人们藉此增强对彼此文化、历史的理解。

  

  云南省图书馆馆长马云川介绍馆藏古籍《钱氏族谱言行纪略》 不分卷

  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杭州图书馆在国际图书馆古籍保护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让我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我们,提升了杭图参与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广度与深度。

  古籍保护,任重而道远。未来杭州图书馆将以十五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石,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不断提升古籍保护工作水平,继续发挥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转自“图书馆报”微信公众号)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