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风采|萍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成果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萍乡市图书馆古籍50680册,藏量居全省设区市图书馆首位。馆藏古籍中,善本9000余册,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5部,明嘉靖十六年(1537)汪克俭等刻《宋四子抄释》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5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另存有海内孤本清初抄本《天隐和尚语录》,300幅清末工笔重彩画《西游记》则国内罕见。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开创古籍保护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新馆建设投资3个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千年工程、文化地标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高地”的建设要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三个月的搬迁整理,2020年8月19日萍乡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目前,已成为江西省一流的智慧型图书馆。根据《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在新馆古籍保护区域安装了独立的新风系统及防盗、消防安保设备,置换新的樟木书柜,古籍区域老馆原为260㎡,现为900㎡,使古籍的存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强和完善了古籍保护。

  2018年《江西省萍乡地区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江西省首批出版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公共图书馆之一。萍乡市图书馆通过古籍普查,逐步完善古籍分级保护制度、加强珍贵古籍的保护。此外,萍乡市图书馆积极投入“三区人才”计划项目,以满足受援县莲花县图书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古籍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工作分层次安排培训内容。积极参与文化工作服务支持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工作,对基层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古籍保护业务指导。通过网站、公众号、展览、讲座等形式对古籍保护进行宣传,普及古籍知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藏品清理核查工作的通知》(萍宣字[2018]28号)文件下发后,萍乡市图书馆按照市委宣传部对此次清理核查的安排,严格遵照制定方案、清点核查、整改提高、总结报告几个工作步骤,对馆藏藏品进行清理核查,目前已上报古籍50680册,民国线装书17587册,平装书9513册,域外印制书39册,可移动文物58件。

  萍乡市图书馆积极探索让馆藏古籍“活起来”的路径和方法,合理开发珍藏古籍。发掘馆藏珍本古籍进行影印出版,既有利于将流传稀少的古籍化身千百,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2008年萍乡市图书馆与北京三希堂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发掘影印了馆藏《西游记》画册,在江西省开创了影印珍贵古籍的先例。在2018年“第一届江西省文化创意大赛”中《西游记》画册荣获“文化融合创意奖”。“古籍里的萍乡”阅读推广案例被授予为2020年全省创新案例。通过编写地方文献藏品故事,人物介绍,配以藏品,让藏品故事可视可赏,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藏品融入展厅展览内容,起到了以图片说历史,以古籍讲故事的生动展示效果。

  二、帮助基层图书馆完成古籍普查任务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古籍保护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萍乡市图书馆的古籍工作人员在完成本馆的古籍普查任务后,针对基层古籍管理人员匮乏,无力承担普查工作的现状,还帮助基层图书馆进行普查编目登记工作。普查期间,经过仔细整理,清点核查,规范著录,先后帮助莲花县图书馆、芦溪县图书馆、萍乡中学图书馆、萍乡市档案馆、萍乡博物馆、安源区宝积寺完成了古籍普查任务,萍乡市图书馆在全市古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经普查后统计全市七家单位存藏古籍共计4720部,52808册。

  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古籍是古人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整理和保护古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江西行”活动是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发起,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在市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事古籍工作的一名同志成为了此次活动的志愿者,随同这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先后到宜春中学、袁州区档案馆、鄱阳县图书馆、都昌县图书馆、上饶信州区图书馆、上饶博物馆、上饶市师范学院图书馆、吉安县图书馆进行古籍普查编目工作,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大批珍贵古籍得以面世,重新焕发光彩。通过活动,各地受援单位摸清了家底,工作人员通过手把手的传授,教学相长,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项集公益志愿服务、后备人才培养、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多方共赢的项目,更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创新性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四、充分发挥馆藏,为地方政府提供文化服务

  萍乡市图书馆古籍藏量丰富,地方文献收藏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内容涉及户籍制度、族谱研究、教育机构研究、民俗、煤矿史料等等。民国线装书《昭萍志略》为木活字印本,涵盖了萍乡过往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堪称萍乡地方志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集大成之作,成为研究萍乡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为发挥好《昭萍志略》“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201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其整理再版,并将其列为萍乡市的一项文化工程重点项目,萍乡市图书馆提供民国线装本《昭萍志略》及多种版本萍乡县志校对;为纪念萍乡煤矿建矿120周年,汉冶萍公司成立110周年,为会议筹备提供了《筹办萍乡铁路公牍》《萍矿节略》《创设萍乡矿局官钱号大概章程》等相关资料。通过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服务,一方面发挥了馆藏地方特色文献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构建的阵地作用,延伸公益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为构建文化构建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文化工程重点项目,为世人呈现出萍乡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萍乡,认识萍乡。

  五、注重古籍再生性保护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方针,近年萍乡市图书馆以多种形式保护和利用古籍,使它们更好地造福读者。在做好古籍原生性保护的同时,更加注重再生性保护,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广大读者更有效地利用古籍。2019年萍乡市图书馆启动对馆藏古籍数字化,选取古籍中地方文献里的方志、族谱、名人相关资料进行扫描,约7万页古籍页面完成扫描、图像文件处理、元数据描述和揭示等方面的工作,2020年创建了《清代、民国时期族谱数字数据库》《萍乡历史名人著作资源库》《萍乡古籍方志资源库》,并于新馆开放时发布在网站上,点击网址即可访问,免费提供全文阅览,极大地发挥了馆藏资源的作用,有效地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结语

  萍乡市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新时代蕴含新机遇,萍乡市图书馆根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新时代萍乡市古籍工作,在市政府、地方财经政策支持下,继续完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加强古籍的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萍乡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建设文化萍乡。

  (萍乡市图书馆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