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风采|太原市图书馆古籍保护成果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古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三晋文明,亘古而厚重;三晋大地,古籍资源丰富。元朝在平阳路设置全国书籍出版印刷的管官方理机构,自此,山西刻书业繁荣发展。今天,并州大地上珍本、善本甚多且保存完好。

  200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太原市图书馆利用此契机成立太原市古籍保护中心,制定古籍保护方案,培训古籍保护人员,积极开展古籍普查和珍贵古籍名录申报等工作。

  在古籍普查、文献修复、书库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开展古籍抢救性修复,推进古籍数字化资源共享,传承性、再生性保护古籍。

  古籍保护过程中,太原市图书馆以“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了常规性趣味活动激发读者参与兴趣;系列性专题展览传承中华悠久文化;矩阵性线上栏目普及古籍经典知识。让古籍里的知识、故事、思想等进入人们的大脑,让中华文脉通过这一载体传承下去。

  古籍保护开展以来,在2010年6月,我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在2013年10月编辑出版《太原市图书馆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13年11月编辑出版《太原市图书馆古籍书目》。

  《太原市图书馆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书目》

  截止目前,我馆共有25部古籍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对类二十卷》和《稼轩长短句十二卷》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霜红龛拾遗不分卷》《莲洋集选十二卷》等22部入选《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4部,第二批8部,第三批10部)。对古籍的传承、保护、发掘、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摸清家底,完成古籍普查

  早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之前,在2005年,我们就对本馆古籍藏书进行了全面清点、核对、整理,开展古籍数据库建库等工作,并对馆藏字画进行整理、登记、建账,等一系列古籍基础性业务工作,将相关数据全部录入电脑数据库。2007年,古籍保护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我们在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领导下,紧张有序的进入了实施工作当中。

  对馆藏古籍文献严格按照国家普查标准进行馆藏信息的核对,开展全面细致的普查登记、申报工作,对古籍数量、版本状况、破损状况都进行了细致的统计、鉴别。并积极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完成馆藏书目普查数据平台数据导入工作。

  为使馆藏古籍数据库信息更加准确、完善,完成了古籍回溯建库工作。详细著录了题名,作者,存缺卷次,尺寸,板框等版本信息。共计完成古籍回溯建库10579种,古籍条码号录入76819册。在此基础上,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二次校对,进一步夯实了本馆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成果。

  二、整理研究,古籍影印出版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籍整理工作未来的方向。为此,在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20年11月,本馆全面启动古籍数字化工作,加快古籍数字化步伐。

  我馆积极调研全国各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借鉴学习先进经验,确定了数字化展示平台,将逐步建立馆藏古籍数字资源库和古籍综合信息数据管理平台,扩大古籍数字资源开放,实现全文检索,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文献利用率。实现古籍数字化检索、数字化解读等,让读者不需要接触古籍原本就能阅读古籍,了解古籍中的知识。与此同时,现在的科技、数字化平台,能够对古籍内容进行再生产,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对古籍内容进行发掘,让古籍融入人们的生活,有利于古籍通过人一代代传承下去,实现传承性保护。

  自2013年起,我馆就积极整理研究古籍文献,目前已编辑出版了《太原市图书馆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太原市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再版影印了入选全国及山西珍贵古籍名录的《唐书》及《三晋诗选》。为研究太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宝贵资料。

  《三晋诗选》

  《唐书》

  2019年,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精心挑选并复制了馆藏珍贵民国印本——清傅山《霜红龛墨宝》。为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每件书法作品的创作始末与递藏关系,对其创作背景及鉴藏人,及题识、印鉴均做了考识。并对书中那些文化名人及学者所作的,具重要学术价值的题识,予以择要选录,编印了《霜红龛墨宝考释》,以鉴读者。

  《霜红龛墨宝考释》

  2021年,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及在我馆召开的“2021年图书馆红色空间与红色专藏论坛”,我们积极筹备、讨论策划,挑选出馆藏早期代表性红色文献,结合书中版本信息撰写提要,开发制作了红色文献明信片16种。作为文创礼品免费发放,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三、宣传推广,展现古籍魅力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我们结合古籍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趣味性活动、专题性展览和矩阵型线上栏目,让优质的古籍内容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触及更多的读者,重新激活古籍中的文脉精华,赋予其崭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1.活动:开展趣味性活动,古籍活起来

  多年来,我们在古籍保护对外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节假日、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期间以“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播古籍文化魅力”为宗旨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用一系列体验活动推广古籍保护成果。开展古籍线装书制作、活字印刷体验、古籍有奖知识问答等;举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展、“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大赛优秀摄影作品等活动,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在新馆开放后,我们还创新推出了“中华造纸术”“观四库抄经典”“临摹抄写《永乐大典》经典篇章”等体验活动。

  临摹抄写《永乐大典》活动

  古法造纸体验活动

  活字印刷体验活动

  拓片制作体验活动

  线装书制作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切身体验,大家表现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参与度与认可度非常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更多地人感受古典传统文化魅力,关注古籍保护事业,从而有效地宣传了我馆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

  2.栏目:发挥新媒体优势,文图声融合

  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给读者讲述古籍故事,挖掘历史亮点,普及文化知识;将相关古籍及历史知识融汇其间,达到展示馆藏文献及能古为今用、寓教于乐的目的。开设了“带你看古籍中那些美图”“纸上谈并晒馆藏”“三晋学人”“揭秘古籍技艺”等一系列专题栏目。

  “三晋学人”栏目

  栏目以馆藏文献类型特点分类,分别讲述其文化特点及时代背景,然后以馆藏相关文献举例说明。

  在推文撰写方面,以相关馆藏文献为线索搭建框架,撰写其人物生平、创作背景、版本流传、书本递藏、特色之处。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加以文字引导;推文浅显易懂,形式活泼多样。

  3.展览:全方位展现珍藏,沉浸式学习

  在新馆开放后,我们每年都积极制作各类专题展览,揭示馆藏,宣传古籍保护成果。

  2017年策划《册府千华·蕴籍晋阳》古籍珍品展,2018年策划“无奈与抗争——百年间中国文献保护忆旧”展,2019年策划“乱世文心一脉存 千载传承有奇珍——略谈金元时期平水刻书”古籍展;“山河表里留文脉 学养千秋泽后昆——太原市图书馆珍藏清代山西著作”精品展;“傅山《霜红龛墨宝》集萃”展;“清乾隆《御制棉花图》选”展;《风华——太原市图书馆70年馆藏文献特展》。2020年推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巡展。2021年特别策划推出红色展览《印记—太原市图书馆馆藏红色历史文献展》。

  2017年“册府千华·蕴籍晋阳古籍珍品展”

  2019年“风华·太原市图书馆70年馆藏文献特展”

  2021年“印记—太原市图书馆馆藏红色历史文献展”

  展览凸显馆藏古籍文献特色,增强城市古籍文化氛围,起到了保护古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其中,《册府千华·蕴籍晋阳》古籍珍品展,汇聚百余件珍藏,涵盖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展览通过图片介绍与实物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古籍风采,普及中国书籍发展的历史知识和晋阳文化的特色、成就,让读者从典籍文明的角度感受三晋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历史使命感。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往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同的是,今年首次增加了“古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提出激活古籍生命力,赋予古籍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过去十年,太原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和传承成就非凡。这是我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规范管理的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新的贡献。

  (太原市图书馆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