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2022“古籍保护 你我同行——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重庆站活动圆满成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继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在2022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组织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的专业力量,于4月20日走进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古籍保护 你我同行——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重庆站活动。

  川外师生体验雕版印刷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这次活动对主办双方有着特殊意义。“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统一部署下,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坚持多年的活动品牌,但因疫情而中断。2019年,疫情袭来前的最后一站就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当时活动大受欢迎,赢得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因时间限制,众多师生未能尽兴。校方与中心约定,择日再进校园。但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时隔三年才有了履约的机会。

  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重庆高校长时间处于紧守防线、守护师生的高压状态下。此时,中心与川外的合作,不仅是延续了疫情前的约定,更体现了双方共同的心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发挥古籍蕴含的精神力量,为抗疫常态化提供支撑。

  这一活动作为川外第七届阅读推广活动“培根铸魂书香致远”读书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方前期开展了充分的宣传造势。在校师生表现出极大期待。为回应师生的热情,活动时间延长为一天,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带去了传拓技艺、手抄经典、雕版印刷3个项目,共计2块石碑、5种书叶、3块雕版,以传拓、手抄到印刷的发展脉络,展示我国文献复制技术革新为知识传播带来的提速升级,向川外师生宣传古籍修复技艺所蕴含的科技基因和艺术魅力。

  沉心静气手抄经典

  手把手传授如何传拓

  在传拓技艺区,师生们在修复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学习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复制技术。一位喜爱书法,对碑帖颇有心得的学生在旁观摩了两小时,做好准备后才排队体验。他亲手传拓时,连连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传统技艺的精妙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手抄经典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良苦用心打动了现场师生。国家中心精心挑选、复制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书叶上记载着从“关关雎鸠”到“大江东去”等历朝历代经典诗词。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古籍保护的优良传统,它们才能留存至今,让我们与古人远隔千年,仍然吟诵着同样的语句,感受到中华文脉的搏动。师生们效法古人手抄经典,听修复师讲述《四库全书》历经的劫难,了解前人为古籍保护付出的艰辛努力。大家心怀崇敬、专心致志地默默抄写,在人声鼎沸中自成一方清净天地。

  雕版印刷区接待师生数量最多。通过修复师的讲解,师生们了解到雕版印刷在我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亲身尝试印刷,无不称赞雕版印刷方便快捷。尤其是体验过传拓或手抄书叶的师生更是对技艺发展啧啧称奇,纷纷为古人的聪明才智点赞。

  当天,共计约400人次参与了现场体验。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杨俊向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杨俊馆长表示,该校图书馆以“内涵建设”作为读书月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培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为一流大学建设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有意邀请古籍保护专家到馆,通过讲座和体验互动等多种形式展开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扩大活动的规模效益。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也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汇聚发展合力,在校园内外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古籍工作的良好氛围,将着力促进双方再次合作。

  (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