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孜孜传承 默默开拓——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的传承与推广

  2018年6月6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北京地区设立的首家高校传习所。四年以来,传习所导师张平老师倾囊相授,大大提高了传习所学徒的古籍修复技能和书画装裱技术。张平老师还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情,对图书馆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了图书馆古籍修复和保护的能力,并开拓了传习所学徒的工作视野。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成立至今,非常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向学校师生传播古籍修复技艺和古籍保护理念,为修复事业储备后续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古籍修复技艺传授

  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导师张平是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自传习所成立以来,张平老师针对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破损特点,教授各级破损程度古籍的修复技艺,涵盖了酸化、水浸板结、霉菌等破损古籍的修复技艺以及拓片的修复、制作、装裱等。张平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一方面注重讲解操作原理,指导弟子深刻理解选择具体修复方法的原因;一方面注重前沿修复技术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帮助弟子打破固有观念,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观念。在张平老师耐心教导下,弟子逐渐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选择最合适的修复方案对破损古籍实施修复。四年以来,传习所共修复破损古籍74种209册11225页,包含《来禽馆集》《宋辽金元史讲稿》《大观亭志》等破损程度较高、修复难度较大的古籍。

  张平老师演示书画装裱技艺

  师徒共修旧扇面

  古籍修复前

  古籍修复后

  扇面修复前

  扇面修复后

  古籍修复技艺进课堂

  传习所成立以后,结合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传习所学徒主动联系院系老师,将古籍修复与保护的知识和实践嵌入到各院系老师的课堂中。在文学院研究生“文献学”的课堂上嵌入古籍装帧实践课,学生不仅学习如何制作一本线装书,还学习古籍修复与保护的理论,了解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古籍装帧形式的衍变、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制作过程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几年来,这门有古籍装帧实践的“文献学”课倍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大成功。

  古籍装帧实践嵌入课程的成功吸引了学校其他院系的关注。历史学院的老师将中国书籍史和历史文献学的部分课时放在了图书馆的修复室,同时加入古籍修复保护的内容;艺术学院书法系的老师带领学生来修复室观摩学习,之后许多学生再次来到修复室,希望更多更深地接触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并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通过几年不间断的努力,古籍修复与保护知识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中得到了推广。迄今为止,直接受益的学生达几百人次,他们不但学到了具体的修复技艺,更增强了古籍保护的意识,为古籍修复事业的人才储备与继承做了有效铺垫。

  将古籍装帧嵌入文献学课堂

  为学生演示修复技法

  推广古籍修复与保护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古籍保护的重要性,推广古籍修复技艺,在每年“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月”等活动中,传习所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活动,让更多师生深入体验、贴近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学生们亲自体验雕版刷印、传拓、缝制线装书、修补破损书叶等活动,得到了校内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世界读书日演示拓印

  服务宣传月演示古籍装帧

  四年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的老师和学徒不忘初心,在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中,传承了古籍修复技艺,推动了古籍修复与保护理念的传播,孜孜不倦,默默进取,为修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传习所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