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旦复旦兮 典籍永光——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的传承与推广

  作者/复旦大学图书馆 沈喆韡 

  2015年5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经过七年的发展,传习所现有导师7位,累计收徒11人。除了传统的师带徒形式,同时亦结合了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学员们跟随师傅学习修复技艺,参与纸质/古籍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专业硕士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端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 

  小而大的传习队伍  

  与一般的传习所只有一到两位传习导师不同,复旦大学传习所现有不同方向的导师共7位,除与其他传习所相同的古籍修复、石刻传拓与拓片修复方向外,复旦大学传习所增加了手工捞纸与木板水印、书画修复与鸟虫篆刻方向。传习所导师们在指导学员之余,还为复旦古籍保护及纸质文物保护方向的专业硕士开设9门基础课程,累计已为99个专业硕士授课。传习所学员们则辅助课程建设,在磨炼自身技艺的同时,提高技艺传承的能力,为古籍保护事业薪火相传打好基础。 

   

  赵嘉福石刻传拓课 

   

  童芷珍古籍装帧课 

   

  黄正仪古籍修复课 

   

  沈亚洲书画临摹课 

   

  孙坚书画装裱课 

   

  倪建明版画制作课 

   

  徐谷甫边款拓印课 

  丰富多彩的对外活动

  复旦大学传习所成立以来,积极投身于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工作,现已形成了三大主题的系列活动:一是我在复旦学修复、二是复旦金秋曝书节、三是“寻根家源”家谱文化推广项目。 

   

  第一届:修复技艺大比拼 

   

  第二届:古籍装订大比拼 

   

  第三届:教学成果展示月 探访修复公开课 

  “我在复旦学修复”已成功举办三届,且每一届主题都有不同,从现场的修复、装订、传拓比拼到开放修复课程、课堂,每一次活动都带领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古籍、书画修复及版画、篆刻等与古籍保护相关的内容,大家都非常期待更多近距离接触、了解古籍修复的机会。 

  “金秋曝书节”是我们另一大型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宣传古籍保护的多维活动。2021年10月22日,第五届金秋曝书节成功举办,本届曝书节以“以字证心·以笺载道”为主题,以信笺里的文字来表露心迹和情感,以信笺上的书道来见证文明和历史。每一届曝书节除了展示不同主题的古籍与纸质文献外,均有不同的展示及体验区,包含书法笔会区、古籍修复区、传拓区、木板水印区、篆刻区、线装书家谱体验区、蜡拓体验区、书画体验区等。 

   

   

   

  历年曝书节剪影 

  “寻根家源”线装家谱文化推广项目是复旦大学传习所最有特色的对外服务活动。从2017年至今,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已先后与可文公司,复旦大学工会,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五角场街道、方志办以及上海市教委,江苏扬州市图书馆等合作,举办各式各样的线装家谱制作活动。活动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参与市民高达4万余人次,累计制作家谱386组,推荐书目共20种。参与家谱活动的人群从小学生到退休人员,从街道到监狱,从华裔到外籍人士,通过讲座和体验活动,向各界展示我国古籍装帧史发展及家谱文化,最后亲手体验线装家谱由内容到装订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年“寻根家源”线装家谱文化推广项目照片 

  传习之路无止境

  得益于传习所的学习,在2020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上,复旦大学图书馆选送由喻融、沈喆韡、叶倩如修复的作品清钞本《历代钟鼎彝器款式法帖》,以其精湛的修复技艺、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获得评审专家一致好评,从全国21个省份推选的近百件修复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竞赛二等奖。这是第一届全国范围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也是对多年传习成效的大考。

  传习之路慢慢,传统文化推广之路且长,复旦大学传习所会继续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更多传习方式,扩大传习人群,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促进古籍保护推广,为传统文化保护及传承添砖加瓦。 

  (复旦大学传习所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