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册府千华——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展”盛大开幕

  2018年9月2日,在第十届康巴艺术节即将盛大开幕之际,“册府千华——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展”在迪庆州图书馆开展。展览将通过图文、视频、活态演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示“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引领参观者探寻茶马古道沿途丰富多彩的文化盛景,一览人间净土香格里拉的佛经秘典,了解纳格拉洞藏经的发现、修复、保护历程。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风景奇异壮丽,民族风情旖旎瑰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余年来,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在横断山脉险峻清幽的高山险谷之间,茶马古道盘桓其中,不仅为沿途区域带来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也将各民族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思想广泛传播。2010年,迪庆州图书馆(迪庆州古籍保护中心)在香格里拉市格咱乡纳格拉村村民协助下,从人迹罕至、千仞悬崖之上的山体岩洞中发现了一批长期封存的藏文佛典。这一发现,得到了迪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迪庆州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版权局的领导下,“纳格拉洞藏经”的挖掘工作全面开展。2014年,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组织实施下,迪庆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历经四次抢救性修复,至2018年“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全部完成,共修复藏经2285叶。

   

  展览开幕式当天,“册府千华——云南迪庆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展”暨“云南迪庆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品古籍移交入馆仪式”在迪庆州图书馆隆重举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开幕式致辞中,将纳格拉洞藏经的发掘、修复和保护成果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全国首先取得了藏文古籍修复经验,研制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法,在全国藏、彝、东巴文古籍修复上名列前茅;二是圆满完成了这项藏文珍贵典籍的抢救工作,这是全国第一次藏文古籍抢救工程,是一项彪炳史册的开创性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次代表性成果;三是借由纳格拉洞藏经的修复,培养了一批云南省古籍修复的骨干力量,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四期修复培训班上,大批修复人员,特别是各市州县图书馆馆长亲自上马,亲手实践,带头保护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典籍,这种辐射作用是全国古籍保护的典范。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致辞 

  “纳格拉洞藏经”是藏文古籍普查的又一重大发现,是中华古籍修复的重大成果。据专家初步考证,纳格拉洞所藏藏文文献中,除一小部分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常用的法事用书和账目记录外,其余均是藏传佛教《甘珠尔》的内容,包括《大般若经》《妙法莲花经》《般若五部经》等。“纳格拉洞藏经”在雕版印刷技术、造纸技艺、藏文书法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此批重现世间的佛教秘典,不仅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与汉藏文化在茶马古道上交流、交融、演变的有力见证。

     

  在迪庆州图书馆展出现场,很多当地藏民、士兵、学生驻足浏览,识读藏文的照着修复再现的经文小声朗读。除了展出“纳格拉洞藏经”外,展出现场还有香格里拉印经院拓印的精美版画,更有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修复人员现场演示破损古籍书叶的修复及古籍装订技法,全面展示“香格里拉纳格拉洞藏经”的抢救修复过程。此次展示活动主要从发掘、技艺、成果、传承等方面进行展出,广泛宣传藏文古籍保护理念,让珍贵古籍走近大众,让大众欣赏古籍珍本,进一步深化藏文古籍保护工作,提倡民众用行动修复文物、保存经典。

   

  “册府千华——纳格拉洞藏经修复成果展”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云南省文化厅、迪庆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迪庆州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版权局、迪庆州图书馆(迪庆州古籍保护中心)承办,展期9月2日至11月2日。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