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山东珍贵文献展”在南澳州讲述中国故事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在21世纪之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日,“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珍贵文献展”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州立图书馆开幕。山东省图书馆携包括5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169件珍贵藏品,来到位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岸线中心的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作为今年中澳“山东文化周”的重头戏之一,为南澳州居民尽展中国韵味。

  

南澳州州立图书馆馆外临街处做的巨大门楼,上面贴着中国的门神,并悬挂大红灯笼。他们用“中国红”传达澳洲人对东方文化的理解 

  澳大利亚南澳州州长史蒂文·马潇、中国驻阿德莱德代总领事梅运才、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南澳州图书馆理事会主席詹姆斯·布鲁斯等嘉宾,以及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山东文化周”代表团成员及当地民众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南澳州州长史蒂文·马潇参观展览 

  

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向州长等来宾介绍南澳州艺术馆的藏品《五天竺图》

  展览分为帝王世家、齐鲁名圣、市井万象、守望文明四大板块。帝王世家板块以泰山封禅、黄河治理等展示封建帝王在巩固政权、教化民众方面的文韬武略;齐鲁名圣板块展现了孔子、孟子、王羲之、诸葛亮、李清照、辛弃疾等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国思想、科技、农业、军事、诗词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市井万象板块展示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医等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休闲娱乐、信仰追求等社会生活百态;守望文明板块介绍了古籍刷印方式、装帧形式与保护方式,以及山东省图书馆在“开民智、保国粹”及守望文明的过程中承担的历史责任与现代担当。

  

展厅一角“珍宝墙” 

  展览在展品选择上既注重体现泰山、黄河、孔子文化特点的中华文明,又兼顾西方人欣赏习惯。展品包含古籍、字画、拓片、刻石等门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论语》《道德经》《漱玉词》《聊斋志异》《天工开物》等展品,都是山东省图书馆集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珍贵藏品,是中华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宝贵遗产。展品中最古老的文物原件是由玄奘翻译的五册《永乐北藏》宫廷印刷版经书。“每一册的封面都是用金丝织成的,可以看出几百年前装帧用的丝织品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山东省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说。

  

展品之一《永乐北藏》 

  除了静态的实物布展外,修古籍、刷雕版、钤盖十二生肖印等动态的展示互动活动也在展览期间开展。南澳州州立图书馆在馆内设置了音乐、书法、围棋等多个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区,贴门神、挂红灯、绘制祥云等,处处彰显中国元素。精心的展陈设计和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让南澳州土著居民和当地华人华侨感受到“瑰丽无穷的中国故事走进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古籍中的文字在他们心中变得活灵活现”。

  

阿德莱德居民学习钤盖十二生肖印 

  

山东省图书馆馆员在南澳州立图书馆大厅现场演示古籍修复、雕版刷印、碑刻传拓等技艺

  随着山东省与南澳州的文化合作不断加强,在图书馆、博物馆、艺术管理以及艺术品修复等领域进行了多次人员交流。李国琳表示,该展是中澳两国图书馆员合作的成果,双方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馆际友谊。展览结束后,双方还将在文献修复等领域继续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构建出既传承经典又贴近时代、既守护文明又传播文化、既涵养学术又普及知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中国故事讲得更美更深,让中国文化走得更高更远。

  “密切的文化和人际关系是山东与南澳多方位合作的支撑,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尊重彼此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山东珍贵文献展的举办成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渠道。”史蒂文·马潇说。

  (转载自《文化报》9月27日第7版)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