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建院揭牌仪式暨古籍保护高峰论坛在天津举办

 

  2018年5月9日,天津师范大学在天津举办古籍保护研究院建院揭牌仪式暨古籍保护高峰论坛。来自国内外的图书馆界领导、古籍保护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天津师范大学领导、各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是由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院系共同组建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团队,是兼具教学和科研性质的实体机构。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推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古籍保护学科体系,培养古籍保护高级人才,成为中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核心智囊机构。建院揭牌仪式由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古籍保护研究院管理委员会主任钟英华主持。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荆洪阳致辞表示,古籍保护研究院的目标是要打造成我国北方的古籍保护教学和科研重镇。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向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成立,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光辉篇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愿从多方位支持该院开展古籍保护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希望依托于学校相关院系的师资力量,未来成为全国一流的古籍保护高级人才培养重镇之一。他强调,人才是做好古籍保护的根本保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素,目前,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全国古籍保护人才建设的核心,在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等院校的积极参与和带领下,全国古籍保护人才必将桃李满天下。

  北京大学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教授从古籍的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和古籍出版三个层面谈古籍工作,他对高校古典文献学科的设置、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梳理,强调了开展古籍保护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说,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古籍保护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将会促使古籍保护工作更加坚实,后继有人。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程焕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美国东亚图书馆协会主席沈志佳,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汉喃研究院院长阮俊强等专家也分别致辞,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表达了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对古籍保护工作推动的意义。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连忠锋致辞表示将大力支持保护院的工作。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也为大会发来贺信。

 

  随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共同为新成立的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揭牌。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顾钢主持当日下午举行的古籍保护高峰论坛。在专家发言环节中,张志清副馆长回顾了国家古籍保护工作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国家在推进古籍保护工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性举措,表示人才的有效传承是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他建议把高等院校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作为古籍保护的核心人才培养主攻方向,使古籍保护人才培养高端化,并与图书馆业务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和就业打通道路。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原主任、著名古籍专家沈津对我国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进行了回顾,讲述了古籍界前辈们在古籍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殷切希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中国古籍善本书联合编目项目负责人艾思仁介绍了欧美等国关于中国古籍收藏保护的基本情况,凸显海外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稻畑耕一郎以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为例,特别讲述了日本对古籍保护与开放的一些想法,认为古籍是世界共有的遗产,只有让更多的人利用才有价值,因此馆藏所有古籍都已完成数字化并在网上公开发布;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文献学家吴格对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他认为,通过多年的古籍保护实践,古籍从业人员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古籍部建制趋于稳定,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高学历人员比例不断增加,专业人才高地逐渐形成,但新老交替的问题仍然存在,馆藏编目任务仍需加强,古籍修复人员还有待进一步积累;程焕文馆长对中山大学古籍保护专业教育过去几年来的进展做了概括,并特别介绍了他们最新的高校人才培养尝试。中大将兴趣作为敲门砖,开设古籍保护公共课,在图书馆开设古籍保护公共实验室,即从本科阶段开始吸引意向人才,为硕士阶段古籍保护复合型人才培养埋下种子。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教授梳理了古籍相关学科建制,将古籍工作从内容、史料、实物整理可分为古籍整理、古文献学、古籍保护三大区块,古籍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特定对象、范围、任务和方法的新型复合学科,学科定位更加明确,并进一步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建院构想。在随后举行的嘉宾研讨中,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对研究院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围绕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话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活动当天,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巡礼图片展、古籍修复成果、古籍保护实验室和珍贵文献,观看了天津杨柳青年画非遗演示。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