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图典-民族古文字古籍整理研究100年通览》
|
|
张建军|文
由中央民族大学已故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学专家张公瑾先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图典-民族古文字古籍整理研究100年通览》(四册)于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黄建明、张铁山为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科研教学机构的专家20多人参与编撰,他们都是相应文种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最大程度保证了书稿的质量。

该书分为四册
该书收录各民族古籍珍品的图片汇为图册,全书约350万字,有图片1000幅左右。第一册包括藏文、西夏文、彝文、东巴文、哥巴文、白文六种文字文献;第二册包括方块壮字、傣文、水书、布依文(方块布依字)四种文字文献;第三册包括佉卢字、粟特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维吾尔文七种文字文献;第四册包括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字、回鹘式蒙古文、满文五种文字文献。此外,该书还收录了22种民族古文字所写的古籍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文书、碑铭等。

东巴文《抽线卦占卜经典》
该套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向读者展示我国民族古籍的宝贵财富,总结以往100年来的整理研究成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社会、文化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也为事业的延续和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质的养料,为今后的整理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西夏文《贤智集》
这些少数民族文字的历史,从远古到近代,构成了一个时间的连续体,另一方面,这些文字都分布在中国从北到南广阔的边疆地区,又是一个空间的连续体。在历史的经纬中,这些文字异彩纷呈,保存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在祖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中华古籍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宝库,更是记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证。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文古籍相比,自有其发展规律、文字特点。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字形式多样、类型各异,展现了各民族杰出的文化创造力。用民族文字保存下来的古籍文献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分布区域之广,与汉文古籍文献交相辉映。特别是由于语言文字的特点不同,民族古籍文献在体裁结构、表达手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汉文古籍文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的多样性。

《西南彝志》
本书将一百年来民族古文字古籍的整理研究情况加以汇总,力图使这笔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弘扬。 “为文明继绝学,让薪火永相传”,《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图典-民族古文字古籍整理研究100年通览》一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的研究,为科学保护民族古籍提供重要学术依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
(转载自“中央民族大学”微信公众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