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特点
一是强化省中心职能,协调推进全省工作。在古籍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省中心组织协调、普查、修复、管理监督、研究咨询、培训传播等职能。2009年,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南京图书馆增挂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牌子的批复》,近10年来,省中心积极作为,与全省教育、科研、文博、档案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也涌现出一批思想品德优良、业务能力强、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人才。省中心坚持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年会制度,总结和部署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古籍保护专家委员指导作用,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两次组织专家赴全省重点古籍收藏单位,实地进行检查与指导;为进一步调动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者的积极性,2011年和2016年,省中心在全省范围内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于省财政专项古籍保护经费,省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合理安排,全部投入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对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积极组织,认真落实。
二是创新工作思维,拓展工作方式。根据江苏古籍保护工作特点,开拓新的工作方式。一是在古籍修复方面,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引进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参与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增强了南京图书馆作为国家级修复中心的修复力量;二是在古籍普查方面,对于古籍藏量小、业务基础薄弱的单位,省中心采用三方联动机制,通过举办古籍培训班的方式,由省中心、基层单位和志愿者三方联动,有效地帮助相关单位完成普查。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完成了10多家单位的普查工作。

实施并深化省中心主办、古籍收藏单位配合、志愿者协同的三方联动普查模式
三是整合区域资源,增强人才培养合力。南京是全国唯一培养具有修复专业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地区。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金陵科技学院率先在全国设立大中专、本科学历的古籍修复专业,南京艺术学院也相继设立了本科与研究生学历的相关专业,南京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地从中专到研究生学历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省古籍保护中心根据这一地域优势,与南京艺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以及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合作申报并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省内院校和古籍收藏单位联合开设古籍编目、版本鉴定、古籍修复方面课程,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淮安市图书馆举办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培训班,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工作进程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助推长效发展。加强工作机制保障,明确责任分工。一是强化江苏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作用。10年间,已经成立了两届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在扩大古籍保护影响,在全省古籍名录和全省古籍保护单位评审,以及工作督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下成立了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工作委员会,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课题申报、学术年会、学术评奖等活动,增加古籍保护方面的学术研讨,推动全省古籍保护的学术研究。
五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财富,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古籍大省,江苏古籍保护事业任重道远。未来,我们将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江苏古籍保护事业的持续深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