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来听听康熙宫廷乐师意大利人德里格在中国创作的《奏鸣曲》吧~《中华再造善本》首批出版乐谱,于志刚教授为您解析!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05-08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于志刚
编辑:赵洪雅

  对珍稀古籍善本的再造影印,可以使之化身千百,分藏各地,为学界所用,为大众共享,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意大利作曲家德理格的唯一已知作品——《奏鸣曲---小提琴独奏和通奏》手抄本也已通过“再造”的形式影印出版,中央音乐学院于志刚教授为其撰写前言,为大家介绍这部见证中西音乐交流史的重要作品~

  

(意)德理格《奏鸣曲---小提琴独奏和通奏》仿真影印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

  作为“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一部分,在中国珍藏多年的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手抄本,终于得以复制出版,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相信此举将会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这位意大利作曲家也是一位音乐理论家和乐器制作家,中文名叫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1671年6月30日生于菲尔莫,1746年12月10日卒于北京。他作为天主教遣使会士,于明末清初(1711年)来华传教,继葡萄牙耶稣会的徐日升(Thomas Pereira)之后,任康熙皇帝的宫廷乐师,对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过贡献。

  德理格《奏鸣曲》 (音频)

  当年,德理格的音乐才能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赏。有证据说他曾亲自在中国制作过古钢琴,并于1713年完成了徐日升开始写作的五卷《律吕正义·续编》,这是中国刊行的第一部汉文的西洋乐理著作。他的音乐作品不多,目前唯一已知的,便是这部为小提琴独奏和通奏低音而作的《奏鸣曲》(作品第三号),手稿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书号为03584,标题页上的作者名为Nepridi,这是德理格有意颠倒自己名字的字母而做成的一个字谜(这种用假名的做法在当时的意大利是常见的)。

  这部作品一共包括十二首小提琴奏鸣曲,第一部分是八首教堂奏鸣曲,第二部分是四首室内奏鸣曲,在音乐风格上显然受到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的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五号)的强烈影响。不仅在乐曲的数目、乐章的形式和结构上相似,而且还包括了几处引用的段落。我国音乐学者陶亚兵在《中西音乐交流史稿》一书中曾对德理格的这部作品做过一些论述,他认为这是他目前见到的传入中国最早的欧洲音乐作品,可见这部作品对我们研究中西音乐交流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尽管此曲在清代宫廷或教堂中是否演奏过尚不可考,但是近年来已有此曲在当代被演奏的报道。1999年,法国Auvidis唱片公司还发行了这部作品的CD,是由法国音乐家演奏的。他们所依据的乐谱,据说是外国人于1936年从北堂图书馆(当时乐谱藏于该地)拍摄的胶片。无论如何,此曲的手稿原件只有现藏国图的这一份,可见弥足珍贵。

  2001年岁末写于中央音乐学院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