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庆祝“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系列活动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

  2007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提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央和地方相继建立了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和古籍保护中心,构建了古籍保护工作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古籍保护取得了阶段成果。为庆祝“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周年,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一、“天禄琳琅装具修复暨瓷青纸、羊脑笺纸修复与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

  自2009年以来,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宋刻本《文选》等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派专家来山东省图书馆调研,使之成为国家级珍贵古籍修复科学管理典范,项目经验和管理模式已作为经典修复案例在全国推广。

  今年,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拟沿用宋刻本《文选》修复项目科学管理模式,再次开展馆藏国家级珍贵古籍修复项目。经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山东省图书馆与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特聘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与山东省馆(省中心)保护与修复人员共同选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宋、元、明三个时代的亟待修复的三种馆藏珍贵古籍作为修复项目。特邀的专家论证会成员有陈红彦、潘美娣、徐建华、杜伟生、王红蕾、李勇慧、肖晓梅七人,陈红彦担任组长。

论证会现场

  壹

  “天禄琳琅”装具修复与研究——宋刻《万卷菁华》装具修复

  此书为宋刻本,清乾隆“天禄琳琅”藏书,海内孤本。海内外现存83册,我馆存80册,国家图书馆存1册,北京市文物局存2册。

宋刻本《万卷菁华》

  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山东省馆藏《万卷菁华》的装帧形式和函套都是出自清宫,是“天禄琳琅”的原装原函。此书函套为四合套,函套的表面织物为宋锦。四合套最上面一块板和侧边板连结处的宋锦,由于函套经年折叠,表面织物摩损,在数十年前已断裂。

  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对宋刻本《万卷菁华》装具进行修复可分别将断板边缘处原锦揭起,接口处板边微微打薄,使其形成过渡。分别填入厚薄适宜颜色相近的材质和锦填平相连,然后将原锦还原。

  贰

元刻本《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篆注》修复

  此书为元刻本,包角。上函4册,其书叶下半部分近1/3在战争年代曾被炮弹穿透,书叶撕裂、缺损,并有纸张老化、焦脆等现象。下函因未被炮击,保存情况良好。

  元刻本《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

  专家一致认为:该书修复工作可以伴随项目实施立即开展;修复时选择材质、厚薄、颜色恰当的补纸修复;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资历较深的青年修复馆员,在潘美娣的指导下,完全可以胜任此书修复工作。

  叁

  明泥金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纸张修复与研究

  此经为明泥金写经,天头、地脚处有较严重虫蛀,书心保存良好,泥金字体部分未被伤及。纸张强度较好,但书页粘连处浆糊已失效。此书在明万历时期有抄配,抄配部分的纸张和原纸张颜色不同,保存完好。本书修复难点在于配纸,有专家认为该经抄纸为名纸“羊脑笺”,有专家认为是“瓷青纸”,其纸张表面经过打蜡处理。

明泥金写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专家一致认为,此书原书纸应该不是“羊脑笺”,而是“瓷青纸”;前人曾经修复,但是修复补纸厚薄、颜色选配非常不恰当,造成书叶无法展平,且影响美观。建议先行检测、配纸。配纸原则为:先到各地访纸或造纸;或选择材质、厚薄恰当的纸,染制为颜色略浅的补纸,补纸表面用川蜡砑光;将前人不恰当修复的补纸撤下,用新染制的补纸进行修复。为书籍安全,修复时间安排可比前两种略微推迟。

专家现场观书

专家论证会合影

  这三种古籍都是馆藏中较为珍贵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其修复具有典型意义,以此三种古籍和装具作为修复对象,具备大型古籍修复项目实施价值。

  二、山东省图书馆编《修•行——潘美娣与古籍修复》首发式暨潘美娣从业五十三周年座谈会

  潘美娣是国家级古籍修复专家,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山东传习所导师。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她,1960年被招进上海市舞蹈学校。学习舞蹈不过3年,就因病转业到上海图书馆,学习古籍修复技艺,从此开始了她“为古书续命”的修书生涯。入道之初,潘美娣即师从修复大师张士达、曹有福、肖振棠,不仅学到再正规不过的专业技能,也学到了大师们“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简单清澈、朴实无华的为人处世之道。而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对古籍的热爱和执着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年轻的潘美娣,化作她心底对古籍修复默默无言的深爱与感悟,并通过指尖的技艺传递出来,形成她自身优雅而从容的气韵。师出名门,加之自身的聪慧与努力,潘美娣成为顾廷龙馆长指定的上海图书馆等级藏品的修复者,并受顾老委派修复上海嘉定明墓和江苏太仓明墓出土的“书砖”。从学徒一路走来,潘美娣深知师傅的点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技艺有时就是一层窗户纸,我捅破它,教给大家,大家就能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她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技艺、经验传授给他人,甘愿为他人捅破那层窗户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她就着力于培养全国各地的修复新生力量。尤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的十年里,作为当代古籍修复工作的元老级人物,潘美娣奔走于全国各地,传道、授业、解惑,她常笑称自己是“空中飞人”。2009年,经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推介,潘美娣应邀北上,受聘于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从修复室硬件设备设施,到为7名青年修复人员传授技艺,潘美娣都殚精竭虑,倾囊相授。

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

  从17岁的青春年少到70岁的两鬓苍苍,潘美娣半辈子的时光灌注在古籍修复事业,由她经手修葺的古籍不下万千。“一生只做一件事”、“活到老、学到老”,把修书当成修行,坚守传统、不断创新,潘美娣用行动诠释着中国工匠精神,她身上浓缩了新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年来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这正是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编印、制作《修•行——潘美娣与古籍修复》书籍、纪录片,举办“潘美娣从业五十三年座谈会”的初衷。《修•行——潘美娣与古籍修复》分四章,第一章:青年学艺,幸遇良师;第二章:爱岗敬业,勤劬不辍;第三章:老骥伏枥,薪火相继;第四章:承前启后,业界流芳。

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向潘美娣赠书

  座谈会上,专家一致肯定潘美娣对中国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陈红彦致辞,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该活动,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好的人文情怀,既尊重古书,也尊重古籍保护人。王红蕾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一直计划总结古籍修复传承人的事迹,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编印、制作《修行——潘美娣与古籍修复》书籍与纪录片,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三、潘美娣及其弟子修复成果展

  潘美娣对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的贡献尤为巨大。2009年受聘以来,潘美娣采用传统师带徒的方式,从搓纸捻开始,手把手地向弟子们传授揭、托、补、裁、订等修复技法,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年轻修复师在潘美娣的精心培育下迅速成长:多人达到二级修复师水平,其中1人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古籍修复“高技能人才”;2016年1月,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取得山东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3月,“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获评“山东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是全国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12个“国家级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之一,首批6个“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附设传习所”之一,2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国唯一拥有上述全部6个荣誉的古籍收藏单位,对推动我省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国古籍保护领域享有美誉。

专家参观“潘美娣及其弟子修复成果展”

  此次的潘美娣弟子成果展展示了《妙法莲华经》《山堂肆考》等修复成果,既有她们的培训学习作品,也有她们的日常修复成果,这些展品记录了她们近年来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了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的发展历程。

  四、古籍修复初级导师、初级学员颁证拜师

  山东省是古籍收藏大省。据统计,全省17市皆有古籍,收藏单位占已知全国古籍收藏单位数量的17%,全省古籍总藏量约350万册,位居全国第5位。而与如此浩瀚的藏量相比,全省古籍修复人才尤显匮乏,为解决这一困境,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拟在全省开展“古籍修复初级导师”、“古籍修复初级学员”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由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牵头实施,借助中心现有物力及人才资源,以培养全省古籍修复及纸质文献修复人才为目的,实现保护古籍、带动全省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目标。“初级导师”均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东传习所”正式学员,资历在5年以上,具备丰富的修复经验和教学能力,“初级导师”资格经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甄选审批。

初级导师合影

  “初级学员”原则上是2016年申报“山东省古籍修复站点”单位的古籍修复人员,从事古籍修复年限不少于2年或曾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术初级培训班;“初级导师”将以“师带徒”的形式向学员传授古籍修复技艺,培训为公益性质,不收培训费,培训材料由省中心提供。

参加颁证拜师仪式全体人员合影

  2016年12月17日上午,由古籍修复导师潘美娣、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勇慧、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杜保国、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王爱云、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王海、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唐桂艳,为“古籍修复初级导师”颁证。又进行“初级学员”拜师。仪式由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杜云虹主持。

  五、“大众讲坛”讲座--《我与古籍修复五十年》

  从1963年步入古籍修复行业,至今潘美娣已在这个古老的行当中浸润了53年,成为享誉业界的国家级古籍修复专家。53年的磨砺,造就了潘美娣的优雅与从容;半个世纪的坚守,成就了潘美娣的光荣与梦想!本次讲座,潘美娣从结缘、师恩难忘、修复成果与科研成果、文献修复师的培养、职业生涯心得体会六个方面,讲述了她与纸、笔、浆糊不解的情缘。,

潘美娣在“大众讲坛”主讲

  听众有潘美娣山东弟子、再传弟子及各古籍收藏单位人员、社会人士。吉林长春、山东德州等地的古籍修复爱好者慕名前来聆听讲座。

  六、山东省“省级古籍修复站点”申报与实地考察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古籍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起山东省古籍修复网络,山东省文化厅将古籍修复站点建设列入2016年度文化重点工作。为此,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即将来临之际,经山东省文化厅批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全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开展第一批山东省“省级古籍修复站点”评审工作。

  截至2016年10月,省中心收到6个地市10家单位的上报资料,为确保修复站点评审得以公平进行,省中心于2016年11月中下旬组织专家对各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并将于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公布颁牌。

(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