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鉴书、知书、护书——第一期全国古籍鉴定研修班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6-09-14
  2016年8月15日—9月9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承办的“第一期全国古籍鉴定研修班”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成功举办。培训班为期26天,来自全国17个公藏单位的21位古籍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2016年8月15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典雅古朴、风景怡人国家图书馆北海分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参加了典礼,她在致辞中介绍了培训班课程的设置。针对目前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此次培训班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鉴定优势,经过多次论证,特意设置了以明清古籍版本鉴定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古籍鉴定训练。理论课程由国家图书馆的版本鉴定专家赵前、鲍国强分别讲授《明代古籍版本理论与鉴定》《清代古籍版本理论与鉴定》《古籍编目》等课程,实践课程由长期从事古籍编目工作的董馥蓉老师、石光明老师、苏晓君老师担任辅导老师。实践课上特别精选出数十部不同版本特点的明清时期古籍供大家比对并编目练习,老师根据实际看到的古籍特点讲解鉴定要领,使学员掌握不同版本的特点,进而独立进行版本鉴定。

  培训期间还安排了学习交流和参观展览。安排学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授课老师全程跟随,并就见到的珍贵古籍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随时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使学员扩大了眼界,加强了版本认识。

  2016年9月7日下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和授课老师与全体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了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别谈了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收获,并对培训课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后张志清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每一位参加培训人员的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坚守古籍保护岗位,为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做出贡献。

  通过二十多天的集中学习,学员基本掌握了明清版本鉴定的知识,集中学习虽然结束,但培训任务并没有结束。每个人回到原单位后仍要继续实践训练,国家图书馆的老师将跟踪辅导,并指导论文写作,最终每人完成一篇研究论文作为此次培训的学习成果提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