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道
报道
探访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优质修复纸越来越少 仍在使用近30年前的纸

时间:2016042206:30
作者:王波
链接:http://sc.people.com.cn/BIG5/n2/2016/0421/c345167-28194129-5.html 

  图为被虫蛀和腐蚀的古籍。(王波 摄)

  图为修复前的古籍。(王波 摄)

  图为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的修复师正在修复古籍。(王波 摄)

  图为修复后的古籍。(王波 摄)

  修复师将已修复好的古籍装订成册。(王波 摄)

  明日就是“世界读书日”。近日,记者探访位于四川省图书馆的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得知,该中心需修复的古籍越来越多,但用于修补古籍的优质修复用纸却越来越少。

  仍在使用29年前的修复纸 同行羡慕

  “我们现在修补古籍主要还是使用的29年前采购的那批修复纸。”古籍修复中心副研究馆员袁东珏说,她1987年到福建出差,看中了一批修复纸,便向单位申请,花了几千元买下来。“具体数量我忘记了,只记得那批修复纸托运到成都火车站后,单位派了一辆中巴车跑了两趟才拉回来。”袁东珏向记者介绍起这批年份已近30年的修复纸,如数家珍。“你看这光泽、颜色,跟现在生产的修复纸区别太大。”袁东珏说,好多同行都羡慕她还保存有这种“老纸”。

  需修复的古籍越来越多优质修复纸越来越少

  “随着时间的推进,需要修复的古籍越来越多,特别是明清时候的古籍,但87年的那批纸已经剩余不多了,我们也有采购新纸,但这些纸的质量远不如以前的纸张好。”袁东珏说,越早生产的纸张,在制作工艺和材料上与明清古籍使用的纸张越接近。

  通过袁东珏的指点,记者对比发现,“老纸”的光泽明亮,手感平滑,纤维匀称且长,韧性好,而现在生产的纸相对来讲光泽灰暗,手感粗糙,纤维短,质感脆。袁东珏说,修复纸的这些特性对于古籍修补来讲很重要,修复师需通过光泽分辨修复纸的正反面,并用正面修补古籍,纤维短、质感脆的纸张涂上浆糊后容易淹化和破碎,会给修补工作带来麻烦。从整体效果上来讲,用“老纸”进行修复,无论是颜色、手感和质量,都有助于更大程度还原破损古籍。

  “现在这些‘老纸’已经很难买到了,我们也只能用现在生产的纸张来修补古籍。”袁东珏说,由于手工造纸技艺传承的原因,现在好多造纸人的手艺不如以前,且纸张的制作也进入了工业化,导致现在很难买到适用于古籍修复的优质修复纸。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