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办
|
|

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联合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办。活动现场为“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传习点”授牌,400余名嘉宾、学者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活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高君智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学校始终肩负文化传承使命,图书馆近年来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甘肃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肯定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文化研究成就,希望此次活动能增强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及古籍保护的认同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尼玛扎西教授为师生带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专题讲座。活动现场特设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区,学生亲手参与古籍修复、碑帖传拓、雕版印刷、线装书制作等环节,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魅力。
为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壮大古籍人才队伍,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已在省内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了“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省古籍保护中心结合高校特色,联合图书馆及文博单位推出古籍展览、修复体验、非遗互动等地方特色活动,广受师生及学者欢迎。
此项系列活动显著提升了古籍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高校师生保护与宣传古籍的自觉性,对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今后,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将进一步深化古籍保护工作,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交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探索。
供稿: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