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期全国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培训班在兰州举办
|
|

2024年10月14日至17日,第二期全国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培训班在兰州市成功举办。本期培训班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和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民族文字古籍收藏单位的142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海占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甘肃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甘肃省图书馆副馆长陈军主持开班仪式。
海占德回顾了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整体情况,强调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需要进一步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王红蕾指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先民用自己的文字著书立说,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众多的文献资料,对民族古籍进行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古籍数字化作为保护与传承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也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我国文化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肖学智表示,甘肃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第二期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培训班”放在甘肃举办,对甘肃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希望借助本次培训,能在古籍整理修复、数字化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此次培训班课程安排紧凑,授课内容丰富,邀请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西藏图书馆等单位专家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工作,为民族文字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数字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16日下午,培训班学员赴甘肃省图书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进行参观,学员通过了解《四库全书》的编撰过程、迁徙之路及馆藏历史,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未来,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做好新时代古籍整理保护研究与数字化工作,更加有效地推动古籍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供稿:文/图 甘肃省图书馆 王学斌 安雅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