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公众了解《永乐大典》,从2021年起,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支持下,围绕《永乐大典》陆续开展了知识问答、展览导赏、手工体验等多项活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走近古籍、阅读典籍、欣赏典籍,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永乐大典》作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成书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明朝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技术发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各类知识,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与璀璨瑰宝。而明十三陵作为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寝,与《永乐大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为了让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近距离、沉浸式体验《永乐大典》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共同推出了本次《永乐大典》公益研学活动,在明史专家的带领下,让我们一同走进明十三陵,还原历史背后的更多真相。
专家介绍

李思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专业为明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史、政治史及明代文献,在《文史》《明史研究论丛》《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现为国家图书馆工作站博士后。
揭开历史的真相
朱棣-《永乐大典》-明十三陵

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期间以其年号命名的《永乐大典》是本怎样的书?
十三陵一带的形势有何独特之处?
为何会成为明朝帝王的指定埋葬地点?
明代皇帝庙号、谥号、陵号如何区分?
朱棣的庙号为何从明太宗被改为明成祖?
传说嘉靖皇帝将《永乐大典》带入永陵陪葬,这是真的吗?
张居正去世后,围绕万历皇帝的陵寝选址,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风波随之展开……
报名须知
招募对象:8-15 岁亲子家庭(1名成人+1名儿童)
招募人数:20组家庭观众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8日 8:00—16:30
集合地点:国家图书馆东门门口
报名电话:010-68419293 张老师
本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支持,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活动人数有限,请符合年龄要求的观众于活动发布当日报名(额满为止)。报名成功后,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参与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