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兰州大学图书馆 韩春平
刚过立冬,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线举办的“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研修班”就迎着初寒和疫情于11月11日火热上线,比之前通知的开课时间提前了4天。本期培训主要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从业人员,同时作为公益活动向广大民众公开。消息发布后,各课程视频点击量迅速攀升。由于先期已经报了名,我暂时丢开手头上其他事务,接连三天在网上全程聆听了程毅中等八位专家的“古籍与古籍整理”等系列讲座。讲座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非常切合实用,听后颇为受益。虽然较早地完成了考试并已领取结业证,但各位老师认真讲课的场景这些天一直萦绕脑际,不免想说点什么。
吴格老师的“印谱文献之利用及编目”令人印象深刻。从事古籍工作,我们经常会在文献中看到多种多样的钤印,图书馆也会收藏不同时期的印谱文献,只是古籍类印谱向来比较稀见。自参加古籍工作以来,我自己也曾浏览过一些新出印谱,有一次出差,还曾在上海博物馆参观过印章展览,展品的繁富让我叹为观止,不过我对印谱和印章的了解都还非常粗浅。这次聆听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印谱乃至印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的吴老师那句自信的“印谱成学,呼之欲出”以及随后的多方阐述,让我的认识迅速从印章、钤印向印藏、印学纵深调整。吴老师的课件内容充实,风格古雅,不仅对相对冷门的古籍类印谱及相关编目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说,而且将松荫轩主人林章松先生对印谱的收藏、编目和共享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了颇为周详的讲述。林先生一生矢志坚守当年老师教诲的初心,在经商之余热衷印谱收集、编目的苦心孤诣,以及不计名利、将藏品与世人共享的高尚情怀,是本次研修班课堂上最暖心的内容。
林世田老师以馆史档案资料整理利用为主题,通过典型事例别开生面地讲述了国家图书馆相关古籍保护往事。抗战时期赵城金藏保护和北图善本南迁运美,都是上世纪我国古籍保护的重大事件,但具体事迹以往因史料有限而不甚清晰,甚至遭遇误读。这次林老师详细讲述了一段时间以来国图同仁广泛搜集和悉心整理相关史料的情况,真切还原了先辈们不畏艰险、机智护卫国宝的一幕幕鲜活场景,不仅拨开了认知迷雾,矫正了错误解读,而且可以让学员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古籍保护事业,并可激励大家开展基于各自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近年来,我自己一直参与本馆馆史的修纂工作,不仅在本校档案馆尽力搜集馆史档案,而且多次前往省图书馆和省档案馆查找资料,甚至一度远赴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钩沉索隐,其间也从众多史料中检出不少有关馆藏古籍购置、保护的内容,收获不小。正因为有了类似的经历,今天再听林老师讲述他和同事从事上述工作的创获,讲述他赴美采访钱存训先生的经历等等,心里倍感亲切。

古籍的整理与利用既是本期培训的主题,也是古籍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这一方面,程毅中、郑小悠、廖生训三位老师的讲座与多数学员的实际工作更为切近。程毅中先生作为业界耆宿,经验丰富,见解深刻。很欣赏老先生对大家不失冷峻的一句勉励:“从全民阅读来说,古籍只是配角。当好配角,我们要选出好的版本,有的要作校注、加工,有的要作今译,有的甚至要作转化,让它活起来。”这也正是目前我们不少古籍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郑小悠老师通过回顾自己注释英和《壬戌扈从随笔》《奉使陕甘日记》两书的实践经历,细致入微地演示了从事清人日记整理的路数,为有意从事同类文献整理的学员做了引路人,其实相关方法并不限于清人日记的整理,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廖生训老师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业务为主要审视对象,梳理了我国古籍整理出版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对图书馆同行开展古籍整理颇具参考价值,有利于大家了解出版动态,以便在开展整理工作时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由于学员来自全国,研修班的课程涉及多个业务方向,除以上讲座外,王素老师就出土文献被纳入古籍工作范畴后如何进行整理利用展开了详细的讲述,冀亚平老师对多数人半生不熟的石刻史料整理利用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解析,史睿老师重点从书法角度展示了如何整理更为小众的吐鲁番出土文献的工作思路。尽管多数图书馆都没有收藏或只是零星收藏出土文献或石刻文献,但是三位老师的讲座也都值得一听,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同时王老师的渊博、冀老师的踏实、史老师的敏锐,都非常值得学员们学习。

自从参加古籍工作以来,十多年间我先后在省内、国内参加了十多期业务培训,既有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班,也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含研修班)。近些年省中心的培训较少举办,国家中心的培训未曾间断。记得早期的培训都是在课堂现场进行,教师、学员都需要从各地汇集到培训点授课、学习。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网络培训逐渐增多,近两三年因受疫情影响,网络培训几乎唱起了独角戏。网络培训虽然缺乏现场气氛,师生、学员之间也很难进行互动,但也自有其独具的优势:其一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由于在空间上跨越了实体课堂,可以将课程视频推送到空前广泛的地方和人群,同时听课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听课期间还可以进行暂停、重播等便宜操作,一旦遇有疫情,网上课堂还会成为惟一的选择。其二是参与途径多元。网上听课可以有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自由选择,灵活参与。其三是可以极大提高办班效益。网络培训可以在学员范围空前扩大的同时,让广大民众也有机会参与“旁听”。

近年来国家对古籍工作越来越重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本期研修班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国家中心举办的首期业务培训,其办班目的就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和《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推动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开展。研修班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再出发迈出了有力的步伐,希望这是一个更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