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动态
培训动态
“第五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开班

  2018年11月27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楚雄彝族研究院、禄劝县民宗局协办的“第五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开班。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云南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计思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王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培训组庄秀芬博士,楚雄彝族研究院院长肖惠华,禄劝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钟佳文,禄劝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叶增强,禄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刘宗涛,河南省非遗传承人、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传习所导师李仁清,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省传习所导师杨利群等出席了开班仪式。来自云南省、四川省31家古籍收藏单位的43名学员将进行为期12天的传拓学习。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首次承办全国传拓技术培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门聘请了大国工匠李仁清导师前来授课,这为云南省古籍保护工作开启了传拓技术学习研究的新领域。

  

  开班结束后,李仁清导师、李泽民老师、杨利群导师为学员授课,授课从制作拓扑开始,学员们将在禄劝镌字崖、武定狮子山等地学习野外碑刻和浅浮雕的拓印。

  

  

  初冬的山野寒气逼人,作为李仁清导师的传人,李泽民老师示范了洗碑、上纸、上墨等拓印步骤。棕刷怎么用,打刷怎么使力,扑子如何扑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一一传授。

  

  

  

  导师时刻指点,亲自示范,上高下俯,让学员深为感动。这次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是首次学习传拓,学员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仔细看,争先恐后进行实践,冷冷清清的山野热闹了起来,洗碑上纸的,打纸上墨的,给冬天的山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一天下来,一张张稚幼的拓片从学员们手中拓出。

  

  

  这次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把培训班选在禄劝县,是因为禄劝境内有着丰富的彝文碑刻摩崖,如位于禄劝县城北发宜则掌鸠河西岸崖壁上,有《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世袭脚色记》、《罗婺贤代铭组成》和《凤世公系记》三块彝·汉文摩崖石刻组,其中《罗婺贤代铭》为彝文石刻,宽2米,高0.82米,直书,共33行563字,四周刻葵叶双线边框,主要记述罗婺部(凤氏)14代世袭土知府358年的谱系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内容,碑文遣词精当、造句凝炼、生动形象。这通摩崖石刻记事可靠,是最古老的彝文石刻,是研究云南省乃至彝族的发展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珍稀金石文献。

  

  《罗婺贤代铭》彝文摩崖石刻

  作为云南省历史文献藏量宏富的云南省图书馆,也收藏有一批珍贵的本地碑刻拓片,其历史时段从晋至民国,涵盖了云南各地,内容涉及云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水利建设、教育、历史人物、宗教、历史大事等。此批拓片时段长、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是难得的反映云南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方面的珍贵材料。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原碑已经湮没,存世的拓片因此更加珍贵。云南省图书馆请专业数据制作公司于2016年8月底开始对馆藏拓片进行数字化加工,至今已完成1522种6157页拓片的数字化加工,在“云南古籍数字图书馆”平台发布744种(册),免费提供公众使用。在此基础上,云南省图书馆还将对全省范围内的拓片进行调查、搜访、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加工,着力形成云南省拓片数据库。

  李仁清导师说:“如果中华文明是一串项链,那么拓片就是一颗发着亮光的黑珍珠。”这次的培训正是云南古籍保护工作掬起的又一颗闪亮的珍珠,它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