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动态
培训动态
第二十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兰州结业 “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持续升温

 

第二十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仪式会场  

  6月15日,“第二十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仪式在甘肃省图书馆举行。参加仪式的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甘肃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张万儒、甘肃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芬林、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甘肃传习所导师师有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培训负责人庄秀芬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4名学员,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甘肃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相关人员和媒体记者。

  结业仪式由甘肃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芬林主持,张万儒处长首先代表省文化厅致辞,并向专程来兰州检阅培训成果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向不辞辛劳为培训班授课的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并向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的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祝贺。

  林世田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甘肃省文化厅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支持,对甘肃省馆对本期培训班的精心安排,以及师有宽先生对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林主任说,保护古籍是提升和重塑民族精神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始终不忘传承文明的初心和使命。他勉励学员们要学习老一辈古籍工作者的精神,正如师老所说的,唯有热爱,方能坚守。他希望大家感恩时代,珍惜机遇,把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带入古籍保护工作中去,努力成才,取得超过前辈的成就。

  本期培训班先后由师有宽、万群、易雪梅、宋焱、何谋忠等老师授课。在结业仪式上师有宽先生代表授课教师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期学员在培训期间表现出的业务素养和敬业精神,对全班同学合力完成一级破损古籍《孔子家语》的修复作业由衷点赞,表示初级班学员能有此成绩非常令人惊喜和骄傲。师先生动情地说:“我活到76岁,能看到这么多年轻、高学历、高职称而富有朝气的英俊青年和容貌如花的才女,济济一堂加入到古籍修复的队伍,学习古籍修复技艺,古籍修复后继有人,这的确让人心轻神悦。我好像回到了青年时代,多么美好,多么快乐!”导师的喜悦感叹引起了欢笑和掌声。

 

师有宽先生代表授课教师发言 

  培训班班长孙滟辉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回顾了三十多天来的学习感受和生活体验,感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供高规格的学习平台,感恩培训班的各位授课老师不厌其烦无私传授技艺,感念培训班小伙伴和甘肃培训基地的同仁结下的难舍情谊。说到动情处,班长提议全体学员按照传统的敬师礼仪,起立向老师鞠躬致谢。古稀之年的师老和年轻的学员们都被深深感动,不禁眼含热泪,会场内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学员代表孙滟辉发言 

  在结业仪式上,林世田主任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向甘肃传习所何谋忠老师颁发了国家级古籍修复导师助理聘书。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在师有宽导师的带领下,相继完成多项珍贵文献抢救修复项目工作,并培养了以甘肃省古籍修复中心负责人何谋忠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为古籍保护事业持续发展积累人才力量。

 

聘任何谋忠为修复导师助理 

  向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后,会场的高潮转移到了古籍修复培训教室。五张裱案上满满陈列着每一位学员的培训作品:有自制的修复工具,有精致的函套装着各种古籍装帧形式的练习书册,有修复完成的古籍书页和工整填写的修复档案表格……四周挂满了学员装裱的书法作品,还有记录整个培训里程的照片墙。参加结业仪式的领导和师生一起观赏着评论着赞叹着,大家相约再聚首,同进步,继续向着古籍修复师的更高境界努力。

 

领导专家参观结业作品展览 

  在第二十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的同时,甘肃省古籍修复中心工作室热闹非凡,来自兰州资源环境技术职业学院的几十名学子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专注地体验着碑帖传拓和古籍装订。这是自上周“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后,意犹未尽的高校师生走进图书馆修复室的活动延续。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古籍保护工作,体验传统技艺之美,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倡议,今年举办了多次宣传体验活动。除了走进校园,在世界读书日期间还举办了“体验金石之美”读者传拓体验活动,不久前参加了在敦煌举办的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保护宣传展示主场活动。

  精彩瞬间回顾

  部分修复作品

  光明网记者专程赴兰报道,拍摄直播了第二十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仪式和修复体验活动。

(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