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27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专家胡玉清老师专程来到曲阜,在孔子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部举办古籍文献修复技艺培训。该培训是继2017年“圣贤的足迹 智者的启迪——孔府珍藏文献展”之后,国家图书馆与孔子博物馆的又一项战略合作项目;也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大力支持和帮助地方培养古籍文献修复专业人才的项目之一。
孔子博物馆前身为孔府文物档案馆,继承保存了大量孔府旧藏古籍文献,现存有古籍4万多册,孔府明清世家文书档案9025卷25万余件。2016年以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领导以及古籍修复专家多次来到曲阜调研考察孔子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保护情况,了解到孔子博物馆虽然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部,但古籍文献修复人才严重缺乏,且相关人员未曾有过古籍文献修复的工作经历;而孔子博物馆保存的大量古籍文献因历史原因以及保存条件有限,不少纸质文物存在虫蛀、缺损、糟朽、霉变、褶皱、污渍等病害,急需对其进行修复。为了更好地发挥曲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的作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充分了解孔子博物馆的情况后,经双方协商,达成了为孔子博物馆培训古籍文献专业修复人才的协议。古籍文献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传播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专门举办的古籍文献修复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文献,更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践行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工程。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地方古籍文献保护修复事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胡玉清老师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近30年,现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浙江传习所、山西传习所导师,曾参加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敦煌遗书、西域文献等重要馆藏文献的修复工作。首期首次培训共5天,修复的文献是清代的孔府档案,胡玉清老师针对孔府档案残破的不同情况、结合参加培训人员的技能水平,制定由简入难、由病害单一到病害复杂的培训任务。此次培训主要介绍了古籍修复的流程,从档案纸张的分辨到修复用纸的选择,从修复工具的选择到手工制作修复工具,从文物信息采集到档案拆分、拆书、书页编号,从简单溜书口、补缺损、补蛀洞到最后如何装帧成书,书捻的制作等各方面,胡老师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地进行了细致讲解,并结合现场教学进行了演示。此次培训为培训人员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修复方法、修复规范,学员充分认识到纸质文献修复工作的艰巨性以及自身修复技艺的严重不足,纷纷表示以后要更加珍惜古籍文献修复培训机会,认真学好修复技艺,不断提升个人水平,修复好每一件纸质档案文物,努力做好古籍文献修复工作。
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孔子博物馆古籍文献修复培训班的开设,对于孔子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孔子博物馆古籍文献修复工作和修复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纸质文物修复工作稳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