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04-12
作者:计思诚
2017年4月11日上午,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十七期《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人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云南省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王水乔,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格,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以及来自云南省26家古籍收藏单位的39名学员参加仪式。

开班仪式由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计思诚主持。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王水乔馆长致欢迎词,他就云南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普查、数字化、修复、整理出版的进展情况作了总结介绍,对云南省古籍普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古籍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精神作了阐述,并强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2017年培训重点是普查审校人员培训班。云南省图书馆多次成功承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培训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她还简要介绍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辑出版情况。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吴格先生对云南省的古籍普查工作寄以厚望,希望学员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他鼓励大家:“滇省馆员,素质颇好,彼此协作,放心此役。”开班结束后,吴格教授给学员讲授“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要求”。
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格为学员进行详细讲解
此次培训为期两周,培训内容包括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整理规范、审校要求与审校实践。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从云南各古籍收藏单位现有普查目录中,提取了40家单位的25317条普查数据供本次培训班进行审校实践。此次培训正式开启云南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审校工作,将为完成云南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打下坚实基础。

自2012年起,云南省图书馆暨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提出“县县都有古籍普查员”的目标,对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的古籍保护人员进行古籍普查登记培训,共举办了28期各类型全省古籍工作培训班,受训人员约1920人次,实现了“县县有古籍普查员”的培训目标。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招募部分高校文献学或图书档案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作为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古籍普查培训,让他们参与到全省古籍普查工作中,约93人次的志愿者参与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提高了云南省普查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普查效率。近几年来,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地州图书馆举办了3期“古籍普查登记培训班”,来自相关州市、县图书馆的古籍普查骨干和高校大学生古籍普查志愿者共118人参加了培训。通过以训代干的方式,突击完成麒麟区图书馆、沾益县图书馆、曲靖市图书馆、昭阳区图书馆、华宁县图书馆、澄江县图书馆1750种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云南省图书馆举办了6期“古籍普查登记培训班”,来自相关州市、县图书馆的古籍普查骨干和高校大学生古籍普查志愿者共160余人参加了培训,完成文献分类3000余种,普查数据著录1600余条。截止到2016年底,已完成普查登记21545部,其中云南省图书馆完成12000部。
2008年7月
云南省图书馆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被国家文物局备案
2009年12月
文化部公布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云南省图书馆名列其中,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图书馆
2014年10月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揭牌,成为继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之后揭牌的第三家传习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以来,针对我省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丰富但缺乏专业保护、亟待抢救修复的情况,云南省图书馆暨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充分发挥古籍修复人才资源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修复文化志愿者在行动”项目。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针对我省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亟待抢救修复的情况,分期、分批组织古籍修复志愿者深入藏文古籍藏量丰富的迪庆州图书馆和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开展藏族古籍调研,同时深入彝文古籍藏量丰富的楚雄州、丽江市、大理州、德宏州等地了解少数民族古籍的分布情况、纸张特点、装帧形式及破损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奠定坚实的基础。2015年调研中,在迪庆州纳格拉藏经洞发现了一批藏文古籍,破损极为严重,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志愿者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及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藏文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出一套可行的创新性修复方案——人工纸浆补书法,利用狼毒草根肉熬制的汁与纸浆混合后进行修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志愿者采用面对面、手把手辅导,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举办师带徒跟班培训等方式,巩固壮大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古籍修复队伍。积极组织古籍修复志愿者研究并开展彝文、藏文等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方法。2012年至今,国家图书馆在云南省举办了3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独立举办了3期全省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对全省乃至全国古籍修复技艺较为突出的古籍修复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边学习、边修复的形式,抢救性修复了彝文古籍《占死星神书》、《占病书》、《吾查》、《开场祭经》、《嫁女儿经》等250册(14000余页);藏文古籍《大宝积经》、《大般若蜜多经》等近2000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抄本《肇域志》,稿本《钱氏族谱言行纪略》,刻本《雪山庚子稿》、《雪山始音》、《仙楼琼华》,套印本《梁昭明太子文集》、《韦苏州集》、《苏长公小品》等汉文古籍2000余册,奠定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在全国的地位。2012年,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两部修复好的彝文古籍被选送到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华古籍保护成果展”参展。2016年6月,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志愿者为迪庆州图书馆抢救修复的藏文古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抢救修复的彝文古籍均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民族记忆,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受到广泛关注。

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大会上,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充分肯定了云南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认为“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结合培训,大力开展藏文、彝文等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工作,不断探索修复形式,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3年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志愿者”项目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获得了文化部通报表扬
2014年10月
云南省图书馆获得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王水乔、计思诚、杨利群、杜宇芳、欧丽获文化部“先进个人”称号
2016年12月5日
云南省图书馆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修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2016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典型
2016年12月22日
文化部办公厅下发《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典型的通知》,表彰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示范活动典型案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和文化志愿服务个人。其中,云南省图书馆的“云南省古籍普查登记”项目入选“2016年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入选“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云南省图书馆杨利群入选“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者”
云南省图书馆暨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云南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在抓好云南省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云南省古籍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