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月19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二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辽宁举行开班典礼,来自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各省级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为确保“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顺利实施、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开展为其5天的学习研讨。

此次研修班得到了文化部领导、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以及各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在开班典礼上,辽宁省文化厅牛忠林副巡视员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分别致辞。
辽宁省文化厅牛忠林副巡视员致辞
牛志林副巡视员在致辞中谈到,作为东北地方文化的发祥地,辽宁省文化发展繁荣,古籍藏量约150万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保护方针,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整理出版、建立珍贵古籍名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自2007年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以来,辽宁省已有8家古籍收藏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基本结束,55602条数据已经上传至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计9册《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在出版当中。在已经公布的第一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辽宁省共有544部珍贵古籍入选。2014年,辽宁省图书馆顺利入选首批12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同年10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辽宁传习所正式成立。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2010年,辽宁省正式启动《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截止目前,共有20多家古籍收藏单位2778部古籍入选《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
牛志林副巡视员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古籍保护工作还需要从古籍与构建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强省的战略高度进行认识、总结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创新古籍保护的工作模式,深化古籍文献的整理发掘。希望通过此次研修培训,辽宁省的古籍保护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绩。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为学员授课
张志清副馆长也在致辞中勉励大家,要籍此契机,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脉络。在此次研修班中,张志清副馆长还深入解读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和工作任务,鼓励大家在总结经验成果、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科学发展。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事业发展处王晓松处长授课
此次研修班,还邀请了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事业发展处王晓松处长对公共文化领域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为学员讲授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提高学员古籍保护的科学管理能力。
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授课
此次研修还安排有专门的交流讨论环节。张志清副馆长指出,各省古籍保护在方式、方法上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希望古籍保护界同仁借此研修机会,能够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共同为古籍保护事业献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