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简介
|
|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于2015年12月15日挂牌,导师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14位学徒覆盖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
自成立以来,广东传习所积极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号召和要求,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传习活动,传习所目前开展的工作有:
1、开设传习专题“珍贵拓本的修复”、“珍贵古籍的修复”的研究 ;以师傅示范、徒弟观摩、共同操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文献的修复。完成珍贵拓本《铁山刻经颂第五》、《墓志残石精拓》、《晋大公品望表》(戊申二月)、《天发神懴碑》(同治九年)等珍贵碑帖的修复,共4种4张。完成珍贵古籍《袁中郎全集》(崇祯)、《廖廷相太史修顺天府志稿》(光绪)、《冯宫保军牍12卷》(光绪)等古籍文献的修复,共198种411册15424叶。此形式在确保文献安全的同时,又能让学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性的修复。学员们在实践中学习,改变了在理论中摸索的境况,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2016年开展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碑刻拓片展”参展拓片的修复工作;传习课程开设期间,先后修复了《南海浴日亭诗》、《重修六祖提碑记》、《广东贡院图》等一批以广东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为主的珍贵碑帖,共43种93张。在师傅的带领下,学员对拓片的修复有更深入的了解,修复技能也稳步提升。
3、2017年开展项目《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本<书集传>修复研究》。依托传习所导师资源,以开展项目的形式进行珍贵文献的修复。对修复方法和修复理念进行科学深入的总结,传习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次项目的探索为日后其他项目的开展提供示范和经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