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技术
保护技术
古保论坛│防虫是积极的驱虫法——“与虫对话”(十一)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6-11-10
作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家真
编辑:赵洪雅

  驱虫与防虫的目的都是为了不让害虫接触藏品——区别在于,驱虫属于被动的防虫,是当害虫接近藏品时将其赶走;而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严格切断害虫可能接近藏品的一切通道,才是预防虫害的积极行动。

  预防虫害的最好方法是阻断昆虫进入保存场所的通道,创建一个适于藏品保存而不适于昆虫生长的洁净环境,避免高温、高湿与温湿度波动。此外,还要坚持查虫,一旦发现生虫迹象就尽早隔离处理。

  经笔者调研,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均没有施放任何驱虫防霉剂,但坚持严格的防虫管理制度与温湿度控制,多年来就没有出现过虫霉的滋生。

一 把昆虫拒之于馆外

  排水口、通风管道、通风口加细网,门窗都加装纱网且边缘要紧密,门下缝隙也加收边条,使得户外虫子无缝可入。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虫情监测,监测害虫在馆区活动的信息、它们的种类、入口、数量、藏匿位置等,以便分析害虫发生的规律,这些信息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制作预防方案。一般可以采用具有粘虫胶的粘虫纸制作陷阱,以诱扑昆虫并达到监测害虫的目的。

  为了有效收集虫情,捕虫陷阱的设置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捕虫陷阱应放在门、窗、水和热源位置,以监测是否有昆虫靠近,只要昆虫在这些位置出没,就可能被陷阱上的胶粘住。

  也可以依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放置捕虫陷阱,如小空间以每隔2-6米放一个捕虫陷阱,大空间以每隔10米放一个捕虫陷阱。一开始捕虫陷阱可放置于较脏的区域、墙边、墙角、窗边、门边、书架上、书后面,之后再在昆虫密度高的区域加设捕虫陷阱。

  因为昆虫大都靠触觉沿着墙边爬行,所以捕虫陷阱必须沿着墙边放置。

  ②定期检查与收集陷阱,每周至少应检查3次,并对每个陷阱捕捉到的昆虫做好记录。应记录下什么时间在那个位置发现了什么种类的昆虫,以及昆虫的生长阶段。若不进行记录,监测昆虫就失去了意义。

  ③依据监测情况,不断调节捕虫陷阱的位置。

  依据收集到的昆虫情况,需要不断重新调整、完善陷阱的位置。若怀疑害虫主要在某一区域活动,则应在每3米处放置一个陷阱。陷阱放置48小时后进行再次检查,以确定害虫活动最为严重的区域。

  ④粘接剂会因蒙上灰尘而失去粘性,所以每两个月需更换一次粘虫纸,或待其失去粘性后再进行更换。

  监测害虫活动可追踪害虫的来源,从而知悉虫源究竟是室外窜入还是藏在室内环境或书册中。一旦发现虫害,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弥补管理漏洞,并及时采取灭虫措施以避免虫害进一步恶化。

二 排除任何可乘之机

  藏品在收集、整理、利用的过程中,若预防措施不严密,就可能为虫霉进入保存场所创造条件。特别是外部送来的藏品,大多经历了不适宜的保存环境,可能携带有害昆虫。有些即使采用了冷冻杀虫措施,但若冷冻条件掌握不好,虫卵未被杀死,进入保存环境后仍可继续发育繁殖。为排除害虫接触藏品的可能性,需要严格查虫。

  查虫的范围包括与古籍可能接触的任何物件以及古籍本身,一旦发现幼虫就要及早处理。这里仅就藏品查虫进行论述。

  1检查方法

  检查藏品是否有害虫侵入的最常用方法就是观察法与震落法。

  观察法就是通过人眼观察藏品上是否有蛀孔以及其它形状的破洞。

  震落法是用手抖动书册或布、麻及丝绸类藏品,观察有无虫皮、虫尸、虫粪或活虫掉落,这种方法不仅适于检查正在整理和新接收的藏品,也适于对已保存藏品的定期检查,还适于检查藏品的包装材料。

  2检查重点

  对于以下情况需要重点检查:

  ①久放不动的藏品。久放不动的藏品给害虫创造了较稳定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害虫的生存与繁殖。若遭遇白蚁或蠹虫,会发生毁灭性的灾害。

古籍保存场所需要定期清点、检查

  ②含有马粪纸的书盒、函套。马粪纸质地松软而厚,有利于害虫产卵与繁殖,比其他纸张更容易生虫,应重点检查。

  若在保存环境内发现有虫害发生或是有疑似现象,应尽快将其与其他藏品隔离开来。不仅被侵害的藏品要杀虫,虫害发生处也须进行相关处理,以消除可能存在的虫源。

  经过杀虫处理后的书册,应在隔离间单独存放一段时间,并再次检查杀虫的效果。经检查确认不再有害虫后,藏品方能入库;如果经过检查,仍发现有活虫或新的虫粪,就必须再次进行杀虫处理。在藏品入库前必须将各个虫期的害虫全部灭尽。

更多实用知识,可详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刘家真著《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