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久远,遗存丰厚,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省份。山西省图书馆有着长期的古籍修复传统,1964年山西省图书馆就设立了古籍修复室,2009年初修复室进行了易地重建,并改造为古籍修复中心,同年12月被原文化部评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是全国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承担区域性古籍修复和保护的重任。2023年底,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改造,古籍修复中心再次扩建,目前,已形成一个建筑面积600平米,集修复、实验、保管、培训为一体,设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修复中心现有专职修复人员10名。

2009年,山西省图书馆被原文化部评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山西传习所修复场地
2016年1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山西省图书馆挂牌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传习所的设立,为山西省古籍修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根据山西珍贵古籍的特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先后聘请古籍修复资深专家胡玉清女士、刘建明先生作为传习所导师,并明确了以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为抓手、通过“名师带徒”的模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山西传习所在两位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积极开展古籍修复和人才培养工作,圆满完成“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山西地方特色文献——《退想斋日记》修复项目”、“山西省图书馆藏石刻拓片修复项目”、“山西省图书馆藏民国舆图修复项目”、“馆藏元刻《[西夏文大藏经扉画]》修复项目”、“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修复项目”等多个古籍修复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项目涵盖的文献类型多样,对山西省的古籍修复工作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山西传习所还通过派员参加或自主举办培训、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着力培养高级修复人才和修复后备力量。2020年,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古籍修复成果展示活动”中,山西省图书馆选送的4件国家珍贵古籍修复作品获得表彰。2024年,传习所9位学徒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评审,全部顺利出师结业。

2016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挂牌成立

2016年,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专家论证会

2017年,聘请古籍修复专家胡玉清为山西传习所导师

2019年,承办第三期全国碑帖拓片保护与修复技术培训班

2020年,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古籍修复成果展示活动”中传习所选送修复作品获得表彰

2022年,聘请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为山西传习所导师

2023年,举办山西省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

2024年,山西传习所第一批学徒出师仪式
2021年,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获得由山西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2023年,山西省图书馆申报的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与书画装裱技艺)入选第六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邢雅梅被评选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

2023年,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被认定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与书画装裱技艺)”保护单位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山西省古籍修复工作在项目实施、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业内的充分肯定。2021年以来,山西省图书馆在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再次取得突破。随着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改造完成,传习所工作环境焕新升级,山西省古籍修复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传习所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推动古籍修复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