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复师
修复师
讲好草堂故事 ,传承中华文脉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新年伊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迎来喜讯,经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团队实地考察、严格评审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凭借丰富的馆藏资源、完备的保护修复配套设施、精湛的古籍修复技艺和专业的修复师队伍斩获殊荣,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此项荣誉意义非凡,是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数十载坚守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应肩负起的责任。

不忘初心,坚守本职

为更好地保护馆藏纸质文物,向观众做好修复技艺展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2015年建成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总面积逾350平方米,设有分析检测室、文物拍摄室、书画修复室、古籍修复室等,2016年建成集对外展示、互动体验、教学实践为一体的古籍修复展示馆。

经过草堂几代修复师的努力和接力,结合成都地区环境气候及地域文化,架构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独有的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不仅保障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也有能力承担起面向社会各公藏单位的重大修复项目,获得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认可。

近10年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不仅完成了馆藏《太平广记》《钦定全唐诗》《文献通考》等500册(件)珍贵古籍的抢救性修复,还承接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等省、市级单位修复项目,完成数百件珍贵纸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修复。

坚持本心、牢记使命,让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和文化传承工作硕果累累。从2011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2016年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传习所,2019年和2021年荣获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示范单位,到2024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申报的《装裱修复技艺(成都杜甫草堂古籍修复技艺)》及《装裱修复技艺(成都杜甫草堂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成功入选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成绩无不彰显出修复团队的努力和辛勤付出。

匠心铸魂,薪火相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够获得今天这份荣誉,离不开草堂一代代修复师脚踏实地的研究、探索、实践,还有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

20世纪70年代,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重要奠基人张润生先生,对馆藏珍贵字画和古籍进行了抢救性、系统性保护和修复,并尽心尽力地为草堂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在张先生的带领下,正式成立了杜甫草堂字画装裱修复工作室。如今,杜甫草堂第三代修复团队在“四川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蜀裱”省级非遗传承人欧萍女士带领下已初具规模,培养出一批专业性强、勇担责任的修复师,他们不断突破自己,敢于创新,取得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对于修复工作,张先生曾说过:“主要是这个活路太累,我不想收女的是怕把你累到。”欧萍女士对此记忆犹新,但她仍以自己对修复技艺的热爱坚持了下来。

欧萍女士不仅自己建树颇丰,还为草堂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修复人才,这些小徒弟当中不乏90后女性修复师的身影,比如现已成为“装裱修复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的宋鑫。入行已12年的她表示,现在自己经手修复过的古籍只是冰山一角,也会继续保持修复师严谨的态度去迎接未来每一次挑战。团队里还有姚斌、何林飞、王思怡、陈思丽等修复师,在面对日复一日与小刀、浆糊、书叶打交道的枯燥乏味,以及自己意志和心态受到磨练时,他们毫无怨言。这是对传统技艺的热爱,是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也是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让貌似平淡费神的工作变成意义非凡的伟大事业。

因为这些可爱而坚韧的修复师们,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队伍不断壮大,现由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修复师等15位人员组成。自2013年开始,还通过引进文保分析检测人员,建立文保修复中心,购置专业文保工具和设备等方式,使修复师团队装备更加精良、纸质文物保护工作更具预见性和预防性,让科技力量为传统技艺保驾护航。

文物再生,保护新途

作为弘扬中华诗歌文化和杜甫精神的重要阵地,保护纸质文物、传承修复技艺、守护中华文脉永远是杜甫草堂博物馆坚持的工作主线,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也将积极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不断提高馆藏文物的利用率,让典籍中的文字成为源头活水,为观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恰受航轩”展厅是针对馆藏历代杜集版本进行长期专题展览的基本陈列,古籍修复展示馆则直面观众,打造一个近距离感受和了解传统古籍修复技艺的场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不仅“强自身”,更注重“走出去”,通过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性展览,对修复技艺、文脉传承等工作进行宣传推广,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荣获了不少嘉奖和殊荣。如“册府琳琅——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护展”“‘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汉字中国”等大型展览,让馆藏古籍有更多机会呈现在观众面前;在2022年和2024年联合主办的“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展”均获得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表彰。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始终致力于宣传推广、多元发展馆藏古籍文献,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和教育的价值,通过精品社教项目“草堂一课”中的古籍鉴赏、活字印刷、传拓技艺、古籍装帧制作等互动体验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上这些穿越时空的技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还致力于馆藏文献数字阅览平台建设工作,提升馆藏古籍数字化保护及利用能力,将28部(共计299册)馆藏杜集文献进行了数字化信息采集,为广大热爱传统文化的观众提供专业文献阅览支持。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未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还将继续肩负起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职责,不断提升修复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修复技能,与时俱进,鼓励创新,将草堂历代修复师秉承的工匠精神传递下去。

同时,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将响应时代号召,紧跟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智慧文博建设,通过对馆藏纸质文物持续开展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信息采集,在确保做好智慧文保的同时,不断提高对馆藏古籍的利用率和普及率,打造内容更加丰富的古籍资料数据库平台,为广大学者和观众提供专业数据资料,切实有效实现馆藏资源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提供智能化。

最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也将会积极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中去,通过加强与其他博物馆、图书馆、专业院校的合作,特别是国际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国际古籍修复项目,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古籍修复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争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来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