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上海传习所出师评审会顺利举行
|
|

10月11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上海传习所出师评审会在上海图书馆顺利举行。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上海图书馆馆所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陈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庄秀芬,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任林明,天一阁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以及上海图书馆相关领导和传习所师徒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图书馆副馆所长林峻主持。

张志清回顾了2007年以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进历程,充分肯定了上海图书馆在古籍修复方面的突出贡献。他指出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位于全国前列,文献修复团队传承有序、成效显著,希望上海图书馆的年轻馆员在未来能够进一步精进技艺,更好地守护中华古籍。

陈超表示,上海图书馆自建馆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所长期致力于推动上海地区的古籍普查、整理和修复保护工作。在馆所机构改革的大框架下,上海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按照《国家古籍修复技艺学徒出师评审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经评审专家组严格审核,上海传习所六名学员均符合出师要求,建议准予出师结业。
2015年,上海图书馆挂牌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上海传习所,沿袭传统的“师徒相承,口手相授”形式,大力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此次出师评审会是对上海传习所多年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工作的集中检验和全面展示。未来,上海传习所将继续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籍工作的指示,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紧密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创新深化古籍修复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模式,为古籍保护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供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