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复师
修复师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学员拜师、出徒考核仪式顺利开展

2024年10月11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学员拜师、出徒考核评审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侯力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导师杜伟生,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林明,天一阁博物院副研究员、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王金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研究馆员庄秀芬以及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相关领导、专家和传习导师及学员弟子等出席。

张志清、侯力强分别致辞。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主持仪式。

张志清对复旦大学传习所一直致力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表示肯定,结合当前古籍保护事业的实际,谈及各个传习所收徒出师现状,认为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更需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在传承老一辈技艺的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现代新生力量。建议复旦大学借助高等院校的平台力量,设立实践、实验基地,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相关项目建设,为行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侯力强回顾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感谢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一直以来支持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并与各位专家分享了古籍非遗传承方面的复旦特色。未来,复旦大学将尽其所能,为文物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注入活力,期望同有志者一起,继续助力古籍保护事业取得新成就。

传习所新学员吴纹祯向导师邱晓刚正式拜师。李燕、谭国恩两位学徒经评审专家组考核,建议准予出师。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自2015年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的专业硕士学历教育和交叉学科优势,携手学界和行业专家,共同探索传统修复技艺传承方法与纸质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此次传习所学员拜师与出徒评审会成功举办,展现了复旦大学传习所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未来,复旦大学传习所将继续结合专业硕士培养,深化“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为纸质文物保护事业人才队伍输送高水平的新生力量。

供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