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查动态
普查动态
砥砺前行十五载 踵事增华再出发——记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古籍普查工作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在重庆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市的古籍普查工作也由此踏上征程。十五年来,从开展古籍普查到探索碑帖普查,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克服了收藏单位分散、存藏条件落后、专业人员缺乏等种种困难,完成了全市43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登记、审校及出版工作;同时,重庆图书馆也成为全国首家完成馆藏碑帖拓片普查登记的公共图书馆。

  一、十年耕耘,摸清全市古籍家底

  2007年,重庆市启动全面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首先对全市的古籍收藏情况、古籍保护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得知重庆市共有4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涉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和寺庙等;古籍藏量约有数十万册,但专业的古籍编目人员却不足10人。基于此种背景,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一方面通过外派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古籍保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重庆市的古籍普查培训班,着力为我市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古籍保护人员。在加快进行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也开展了古籍普查试点工作,选出七家单位,分别在“全国古籍普查信息登记平台”上进行登记著录。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古籍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皆不尽如人意。

  重庆市举办古籍普查培训班

  2011年下半年,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重新调整工作方案,决定除北碚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这两家人员力量较强的单位自主开展普查外,其他单位由市中心直接派遣专业人员前往进行普查登记。重庆市的古籍收藏单位分散在全市各区县,古籍存藏的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十分落后。大范围、长时间的往返奔波和数十万册亟待整理登记的古籍,对中心工作人员而言,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了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有一些单位的古籍存藏环境比较简陋,仅是成捆的堆积在书架上或是放置在书箱中,覆满灰尘;有的古籍存在虫蛀、鼠啮、酸化、霉蚀、粘连等问题,破损严重,增加了工作人员翻检的难度;还有一些单位的古籍是从市场上收购而来,品相较差,封面、封底、卷端不全,而且摆放混乱,存在同一套书分散放置的情况。工作人员需要从基本的解包开始,接着扫尘、除虫,一边普查一边配书,逐条登记著录古籍信息,然后编制索书号、上架排序。在华岩寺进行整理普查时正值重庆的盛夏时节,藏经楼内没有空调,工作人员冒着高温抢抓工作进度;梁平区双桂堂的古籍保存环境相对落后,工作人员只能坐在木箱上开展工作;万州区图书馆的古籍藏量较多,工作人员多次往返,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该馆的登记著录工作。

重庆图书馆工作人员进库核对本馆古籍

  从2011年底到2016年,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不畏寒暑,攻坚克难,完成了42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登记、著录及审校工作,相继出版了《重庆市三十三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重庆市北碚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西南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重庆图书馆也于2017年顺利完成本馆的古籍普查工作,以《重庆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三册)的出版,为重庆市的古籍普查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至此,重庆市43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部出版完毕,共收录重庆市公藏古籍4.5万余部,63.5万余册。其中重庆图书馆古籍藏量为23325部,292381册。重庆市通过十年艰辛的普查工作,终于摸清了全市古籍收藏的家底。

  二、实践育人,率先完成碑帖普查

  2014年,重庆图书馆响应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号召,开始了本馆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碑帖,亟待深入整理、著录。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图书馆有幸邀请到几位碑帖鉴定权威专家——国家图书馆冀亚平和卢芳玉、故宫博物院施安昌、上海图书馆仲威,对馆藏碑帖进行考察鉴定,为后续的碑帖整理、修复及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此为契机,重庆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界率先开展了馆藏碑帖的普查登记工作。

  冀亚平、卢芳玉、施安昌、仲威等多位专家莅临重庆图书馆指导碑帖鉴定与整理

  碑帖拓片的普查登记工作在许多图书馆还处于摸索阶段,专业的碑帖整理研究人员也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对馆藏碑帖进行保护利用,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创新普查方式,将碑帖整理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分别于2015年6月至8月、2016年5月至6月,承办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第一期研修班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为了确保这些碑帖拓片的安全,重庆图书馆工作人员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将馆藏1570张珍贵的碑帖拓片运送到北京,用于研修班的教学。第二期研修班在重庆图书馆举办,仍然以馆藏的碑帖拓片为教学材料进行编目实践。两期研修班通过理论学习、编目实践、实地参访等形式,培训学员70余人次,缓解了图书馆碑帖整理人才短缺的压力,对提升全国碑帖整理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研修班的举办,获得了约3000条重庆图书馆馆藏碑帖的基本数据,有力推进了重庆图书馆的碑帖普查登记工作,成果斐然。

  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第二期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

  2017年,重庆图书馆终于完成了4000余种(件)碑帖拓片的全部普查登记工作,并于2019年初步完成了全部数据的审校。书稿提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后,工作人员又反复打磨,于2021年9月赴国家图书馆与多位专家一起深入研讨修改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最终方案,力争使《重庆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拓本卷》为此后碑帖普查工作的推广铺平道路。重庆图书馆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馆藏碑帖拓片普查登记的公共图书馆,获得了图书馆界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广泛肯定和好评。

  三、奋楫笃行,古籍普查成效显著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十五年来,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砥砺前行,在全市古籍普查整理、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古籍普查登记成果为基础,通过推进古籍书库建设、配置珍贵古籍装具等措施,进一步改善了珍贵古籍存藏环境。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让那些在普查中发现的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古籍得到重点保护。至2020年,全市已有274部古籍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重庆图书馆、北碚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4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通过细致的普查,发现了不少新的珍贵古籍。重庆市第一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明初拓本《汝帖》,就是重庆图书馆碑帖普查工作中的重大发现。该明初拓本《汝帖》内容完整,品相较佳,曾为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旧藏,因而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普查中,还有许多古籍的珍贵价值得到了全新的认识。重庆图书馆藏元刻本《监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是《公羊传》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注疏合刻本。此书在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过程中被评审专家发现有七叶配补的是十分罕见的宋刻十行本零叶,它也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公羊传》注疏合刻本——宋十行本《监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的仅存版叶。

  重庆图书馆藏元刻本《监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

  2020年底,“册府千华——重庆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重庆图书馆盛大开幕。通过展出150余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稀古籍,全面展示了重庆市所藏国家珍贵古籍的价值所在,让社会公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这也是对重庆市十余年来古籍普查成果的总结和展示。

  2020年12月,观众在重庆图书馆参观“册府千华——重庆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古籍保护,任重道远。中办、国办公布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将一如既往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对古籍的科学保护,服务当代,面向未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巴渝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供稿)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