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已走过十一个年头。古籍普查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也逐步迈入收尾阶段。江苏是历史文献收藏大省,普查任务艰巨,其工作进展如何?有何新发现和新问题?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近日,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接受本报采访,进行了专门介绍。
全面普查古籍 已迈入收尾阶段
藏书报: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江苏省的存藏情况如何?
全勤:江苏是古籍收藏大省,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迄今为止,江苏还未曾有一部全面反映全省古籍存藏情况的藏书目录。自2012年开始,江苏全面展开全省古籍普查工作。据普查结果统计,江苏现有古籍450多万册,分布在156家收藏单位。从行业分布看,江苏的公共图书馆是古籍主要收藏单位,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其次。全省公共图书馆藏古籍320万余册,占全省藏量的71%。高校图书馆藏90万余册,占全省藏量的20%;科学院系统图书馆收藏4.4万余册,占全省藏量的1%。博物馆藏27.5万余册,占全省藏量的6%。可以说,江苏古籍存藏总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关联机构之多,在全国均属于前列。
藏书报:江苏省古籍普查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全勤:江苏古籍藏量丰富,既让我们感到自豪,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籍普查工作的艰巨和压力。在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的古籍普查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省共普查古籍24万部,收集58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书目数据23.8万条。鉴于还有个别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数据正在抓紧整理,尚未上交省中心,预计最终古籍书目数据达25万条。这组数字,凝聚着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心血,也充分显示了江苏在古籍普查工作上的努力与付出。这些珍贵的普查成果为下一步编制江苏省古籍联合目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省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在古籍普查的同时,江苏省也逐步建立了全省古籍分级保护制度。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四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和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止2018年,全省已组织开展了四批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遴选工作,是全国同级范围内开展次数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806部入选省珍贵古籍名录。此外全省共有21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2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25家古籍保护单位。同时,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全省开展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共申报书目700余种。《江苏省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也即将出版。
藏书报:这些成果的取得,有赖于哪些机构和机制的保障?
全勤: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省古籍保护中心不断强化机构职能,协调推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省中心坚持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年会制度,总结和部署全省古籍保护工作,重点部署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此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分层次、划重点、分步骤地规划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登记工作。同时加强与全省教育、科研、文博、档案等系统古籍收藏单位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与影响力。省内20多家高校图书馆和多家专业研究型图书馆、10多家博物馆、档案馆都积极上交书目数据,参与省中心举办的各种活动,与省中心建立了良好密切的业务关系。
省古籍保护中心特别注重健全工作机制,助推长效发展。一是强化江苏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和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作用。10年间,成立了两届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和两届籍整理与文献保护工作委员会,并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两次组织专家赴全省重点古籍收藏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与指导。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对普查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二是以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完成情况为重要标准,先后两次评选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单位和个人,通过评选增强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和从业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三是科学规划并合理安排省财政专项古籍保护经费,先后两次为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发放古籍普查书目数据费100余万元。四是建立省、市、基层联动模式,注重发挥地级市古籍保护中心的区域性统筹与指导作用。近几年,省中心联动南京、苏州、常州、南通等市馆,组织人员赴各自地区的基层图书馆现场指导工作,帮助开展古籍普查,取得很好的效果。

《南京图书馆藏过云楼精品图录》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同志在全省古籍普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需要完成南图自身的古籍普查工作,在普查的同时还承担了本馆历史文献如《南京图书馆藏过云楼精品图录》《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经部》(全六十六册)《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全六十八册)的整理出版,大型珍贵文献的展览策划组织工作等诸多业务工作;同时他们还负责全省古籍书目数据的审校工作、全省古籍编目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且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相关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历练,南图也成长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影响的专业人才,拥有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古籍保护队伍。
藏书报:参加普查的人员都有哪些部分组成?是否需要组织统一培训?
全勤:与古籍收藏量相比,江苏古籍编目整理专业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为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省中心坚持每年开展两次全省古籍业务培训。至今已经举办了21次古籍保护培训班。近几年,省中心根据普查进度和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培训形式,尤其注重对年轻骨干的培养,逐渐从理论培训向实践操作转变,近两年,分别在淮安市、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泰兴市举办了四期专题培训班,实地开展古籍书目编目指导。学员们普遍反应,通过以编代学取得的收获很大。尤其是多次参加这种实践型古籍普查培训的学员,古籍编目水平提高较快。
2018年6月25日至29日,在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老师的带领下,金科院人文学院古文献专业8位同学和4位老师,作为古籍保护志愿者,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未编古籍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工作。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是较早启动古籍保护志愿者行动的省份。多年以来,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与南京艺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以及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省中心通过合作院校,招募了一批古籍保护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后,参与到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中。目前省中心共组织了13批200多人次的古籍保护志愿者活动,为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社科院图书馆等12家单位进行了古籍目录普查整理工作,完成1万多部15万多册古籍书目的收集整理。如为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共整理文献4488部53646册,其中古籍2954部35900册左右,古籍善本553部7033册,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珍贵文献。2017年,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被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表彰为“2017 年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实施组织单位。
藏书报:除此之外,江苏普查工作还有什么特色举措或成果吗?
全勤:江苏古籍普查工作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将科研与普查工作相结合,推进古籍整理研究水平的不断深入。2014年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牵头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共同申报并成功立项江苏省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江苏经籍志”,该项目以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教授为首席专家,全省多名古籍保护工作者共同参与,目前项目即将完成。在完成“江苏经籍志”项目的基础上,南图又参与了江苏省重大文化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负责“江苏文库·书目篇”编制工作。我们以项目进一步促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的深入,并带动全省古籍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争为江苏文化资源的挖掘、江苏历史文化的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藏书报:在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吗?
全勤:工作中,我们切实感受到,要顺利完成江苏的古籍普查工作,必须得到上级领导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协作协调,充分发挥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的作用,联动相关机构和单位,让工作运行机制更加科学灵活。其次,要发挥高校专家与研究人员的力量,邀请相关专家切实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经费保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除了国家给予的相关经费以外,省中心还积极争取经费,给予上交书目数据的单位一定的奖励。
藏书报:基于此,对下一步工作有什么规划?
全勤:2018年,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基本完成全省书目数据收集工作。开展书目收集扫尾,督促个别不能按期完成书目整理并上交数据的古籍收藏单位尽快完成。二是开展书目数据审核,目前南京图书馆正在抓紧对已上交书目进行审核。除每月对新收集的书目进行审核外,还要对已收集的23万条数据进行滚动复审,平均每月复审书目数据达到2万条。三是尽早开始《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卷》的编撰工作。四是以古籍普查工作为基础,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作为古籍大省,江苏依然任重道远。未来,我们将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尽早完成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卷》的编撰,为江苏古籍保护事业的持续深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转载自《藏书报》201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