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查动态
普查动态
普查成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溯源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8-04-11
编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赵洪雅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创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经一百多年,学校图书馆累积收藏古籍40余万册,其中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古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的高校图书馆均居前列。2008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获批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23年馆舍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基于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又经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采集搜购,方形成今日规模,其中,列为馆藏善本的有3500余种4万余册,年代最早者为唐中叶敦煌写本《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馆藏古籍有宋元刻本35种,最早为北宋崇宁二年刻《万寿大藏》本《经律异相》零卷。明清刻本是馆藏善本主体,包括明嘉靖白棉纸本、明刻套印本、明清版画、清代精刻本等。馆藏中亦有大量的名家稿抄本及批校题跋本,如王引之誊清稿《字典考证》、王筠手稿《说文释例》等,以及傅山、惠士奇、惠周惕、缪荃孙、叶德辉等人的批校题跋本。

 

《经律异相五十卷》 

北宋刻福州东禅等觉禅院崇宁万寿大藏经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馆藏古籍的发展历程可谓是筚路蓝缕、聚沙成塔。根据1931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的《中文图书登录本》的统计,当时的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线装古籍有32000多册。是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与北平师大合并,为馆藏增加古籍1540部,21502册。其中有几次较大宗的采购:1929年,北平辅仁大学建校之初,图书匮乏,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的马叙伦将其私藏天马山房藏书18296册让渡于辅仁大学图书馆。马氏藏书以清人词集及清代俗文学著述为特色。1947年,国立北平师范学院决议购入本校已故教授、古文大家高步瀛篹楼藏书17288册。1948年,辅仁大学图书馆以黄金65两购入陈氏根香庐旧藏方志14149册,这批方志为图书馆发展古籍地方志特色收藏奠定了基础。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馆藏达到26万册,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已是位列前三甲。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58年馆舍 

  1956年至1962年间,政府重视文教事业,学校教学科研经费较充裕,图书馆大力收集古籍珍本,一方面在北京的中国书店及各私营旧书店搜购,另一方面还派员赴上海、扬州、合肥、泰州、南京等地选购,这就是馆史上的“三下江南采书”。当时购入的古籍珍本包括宋元本,如宋刻元明递修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及嘉业堂旧藏元大德本《隋书》、《通志》等,馆藏中元、明刻本的绝大部分均购于此时。

 

《隋书八十五卷》 

元刻明正德嘉靖递修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978年后,图书馆拓宽采访渠道,通过与旧书店交换复本、接受捐赠等形式,丰富馆藏古籍品种,先后从中国书店交换得到张次溪藏书2600多种、孙梴兰枝馆藏清集70多种,接受了外交部副部长陈家康、本校刘乃和教授、刘盼遂教授所藏古籍各数百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古籍拍卖兴起,拍卖成为古籍公开流通的主要形式,2007年,该馆决定在古籍拍卖市场采选古籍,几年的竞拍为馆藏古籍增加珍贵文献2400多册,其中包括唐写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以及宋刻《崇宁藏》、《毗卢藏》、《思溪资福藏》零种等。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馆舍 

  北师大图书馆古籍在教育文献、地方志、清人词及俗文学等较有特色。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教育类名校,图书馆对于教育文献有系统的收藏,古籍亦然。对于古代教育文献如科考条例、题名录、书院学校志、蒙学读物以及清末反映教育改革的文件、章程、法令、法规及近代教科书等皆尽力收罗。如蒙学读物,该馆有不同品种的“杂字”300多种。该馆清末教科书的收藏也颇丰富,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同为清末教科书的重要收藏单位。

 

《毛诗正变指南图一卷 诗经金丹汇考一卷 诗经难字一卷》 

明版筑居刻朱墨套印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收购陈氏根香庐旧藏方志大大丰富了该馆的地方志馆藏,该馆现藏地方志3000余种,包括省志82种、府志186种、州志215种、县志1800余种,另有乡、镇、卫、所志等,数量占全国现存方志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馆藏方志中,有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善本。如清道光丁寿微抄校本《山阳志遗》、清抄本《藏纪概》、晚清知名学者、方志学名家黄彭年的手稿《志例琐谈》等。

  馆藏清人词集以天马山房所藏清词集别集为基础,并扩充收藏清词总集、清人词学著作等形成馆藏古籍特色之一。按《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的统计,该馆馆藏清词607种,居高校图书馆之首。其中康熙刻本《珂雪词》、《蓼花词》、《扶荔词》、《清涛词》、乾隆刻本《响山词》、嘉庆刻本《银藤花馆词》、《宝晋砖室词集》、道光刻本《二波轩词选》、《蝶花楼词钞》、《槿村樵唱》及抄、稿本《思贤阁词草》、《红芜词钞》《苹花词》、《聚学轩词稿录》等均为极罕传之本。

 

《第一奇书全像金瓶梅》 

  馆藏俗文学包含通俗小说、传奇、杂剧及地方的戏文唱本等等。馆藏通俗小说数百种,其中有不少珍、善本,如明刻本《新镌东西晋演义》、《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清初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本》、清康熙刻本《第一奇书全像金瓶梅》、“程乙本”《红楼梦》、抄本《镌于少保萃忠传》等。馆藏杂剧中亦不乏珍本,如明凌蒙初刻朱墨套印本《琵琶记》、明崇祯本《怀远堂批点燕子笺》、《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等。各地的唱本戏文,除了习见的宝卷、鼓词、江浙的弹词外,还有清末民初刻印的广东的木鱼书、潮州歌册、湖南唱本及河南小调、戏文等。如潮州歌册馆藏两部,逾600册,共227种,湖南唱本3部,470多册,136种。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一层大厅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弘文轩 

  2007年,文化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此项工作,2008年3月,该馆被授予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且先后有五批共13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纂出版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2013年该馆启动古籍普查工作,为了摸清家底,对馆藏所有的线装古籍进行了普查。工作之初,该馆制定了普查工作流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著录阶段,由古籍编目人员入库逐本翻阅,手工记录其索书号、书名、著者、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存缺卷、册数、批校题跋等著录项目信息。然后按照著录规范录入该馆古籍普查平台。第二个阶段是审核阶段。利用平台数据导出功能,把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的窗体目录。针对Excel数据,古籍部全体人员参与进行了多次审校,一是在著录款目的准确性上,反复审核,力求勿出现“硬伤”;二是在著录的规范性上,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手册》中的附录一《汉文古籍著录规则》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要求》中的审校细则进行审校。在古籍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普查工作历时三年完成,共完成普查数据4万余条,合407272册,摸清了馆藏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保护中心的要求,将1912年以前的古籍(不含域外汉籍)提出,编成了此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三册)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 

  此前,馆藏古籍书目曾经过数次编纂:1959年编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地方志目录》,1962年编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1982年编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目》,这三种均为内部刊物。2002年编订《北京师范大学古籍善本书目》,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次编订善本书目距今已有十余年,其间该馆馆藏古籍在数量上有所增长,此次借“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的契机,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因此,这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也能更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前古籍的状况,更加方便使用者查阅利用。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藏范围为1912年以前刊印、抄写的线装古籍(不含域外汉籍),凡23009部(含复本),23万余册。每一部古籍列为一个条目,每一个条目的著录项目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批校题跋等项。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