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查动态
普查动态
浙江首次发布古籍普查报告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09-30
  《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浙江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浙江省古籍善本联合目录》已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出版,标志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典范之一——浙江省古籍普查工作告一段落。

 

  文明因智慧而流传,历史因文字而永续。为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与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浙江建设,9月29日,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首次公开发布《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全面总结全省现存古籍的数量、价值、分布、保存状态等情况。这意味着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已基本完成古籍普查工作。

  据报告,浙江省古籍普查从2007年开始,普查标准为文字和书影信息双著录,包括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卷数统计、版本、版式、装帧、装具、序跋、刻工、批校题跋、钤印、丛书子目、定级及书影、定损及书影等16大项、74小项的信息。全省参与古籍普查的95家藏书单位分属公共图书馆、文物、教育、档案、卫生五大系统,共计完成普查337405部2506633册,其中古籍219862部1754943册(含域外本1877部14522 册)、民国传统装帧书籍117543部751690册,完成率达到99.91%。目前,全省共有871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09部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  

  “浙江是全国古籍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典范!浙江古籍保护工作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魄力,值得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学习。”多次来浙江考察与指导古籍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这样感叹。他认为,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藏书弘富,古籍保护与研究任重道远。

  人才不足始终是古籍保护与研究工作的痛点。浙江在人才培育工作,让张志清尤为称赞。“不少单位是抽调非专业人员或聘请劳务派遣人员进行普查,效率低下,数据质量也不高。浙江开设普查培训班,把基层工作者召集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方式,使学员能在短期内建立古籍普查工作规范,掌握古籍普查登记技能,培训结束后即能回本单位开展普查。”

  古籍是先哲留下的智慧,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如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以知古鉴今,是当前全社会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图书馆进行转型升级的当下,古籍保护与利用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认为,通过普查不仅摸清了全省古籍文化遗产家底,揭示了全省各地区文化脉络,更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古籍信息数据库,为古籍的开发利用提供便利。“有了先进技术,又有了翔实素材,我们更有自信用现代语言讲好古代故事。”目前,浙江图书馆已有25部馆藏国家珍贵古籍数字版提供公共在线阅览,累计数字化古籍已达到40余万拍。

  此外,《浙江文丛》等一系列古籍整理项目、“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等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也为“活化”古籍提供了新的路径。

  古籍保护与研究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文化研究应扬各家之长。让一手的研究材料全民共享,有利于提高古籍研究工作的效率。”徐晓军认为,坐拥丰富藏品的图书馆,有责任为促进全社会各领域的文化繁荣提供便利。

  古籍保护与研究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浙江省古籍普查报告》发布期间,正值我国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10年间,全省通过全面推进古籍普查、建立珍贵古籍分级保护体系、实施中小型古籍库房达标制度化、铺设全省古籍修复网络等,初步构建出基础夯实、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网络。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将进一步投入《中华古籍总目·浙江卷》的编纂工作。

  同日,由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办的“2017年古籍编目工作研讨会”召开;《浙江省古籍善本联合目录》以及浙江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温州市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绍兴图书馆等5家单位编纂的《浙江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首发。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