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收藏
小知识│现在还有泥活字印制书籍的实物留存吗?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11-06
作者: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李致忠
编辑:赵洪雅  

  有,但并不是毕昇所制那套泥活字印制书籍的遗存,而是后世依据沈括所记毕昇活字印书法仿制泥活字排版印制的书籍。毕昇是一介平民,生活在雕版印刷三大中心之一的杭州,虽针对雕版印刷的弊端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但并未引起封建王朝的高度重视,致使毕昇死后连活字都为沈括的子侄们所得,而技术却未能流布开来。

 

周必大像 

  最早仿制毕昇之法制成泥活字印制书籍的实践者,要算是南宋的周必大(1126-1204年)。他在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从朝官出判潭州(今湖南长沙),利用这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他刻意按照沈括记载的的毕昇活字印书法,制成了胶泥活字及铜版铜范,拣字排版,移换摩印了自己的《玉堂杂记》。成功之后他非常高兴,便给朋友程元诚写信,报告“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摩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这封信详见周必大《益国周文忠公全集》卷一百九十八。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泥活字印本书,虽然也未能流传下来,但传世的《玉堂杂记》绝当祖于此本。

清抄本《淳熙玉堂杂记》(图片来自“中华古籍资源库”) 

  蒙古骑兵在进军南宋过程中,曾聘姚枢(1201-1278年)为蒙元谋臣,且做了一任小官。但姚枢因不能与蒙古族同僚同流合污,于海迷失后称制二年(1249年),“遂携家来辉,垦荒苏门,粪田数百亩。修二水轮,诛茅为堂……又汲汲以化民成俗为心,自版小学书、《语言或问》、《家礼》;俾杨中书版《四书》,田和卿版《尚书》、《声诗折衷》、《易程传》、《书蔡传》、《春秋胡传》,皆脱于燕。又以小学书流布不广,教弟子杨古为沈氏活版,与《近思录》、《东莱经史论说》诸书散之四方。”

  请注意“教弟子杨古为沈氏活版”,这无疑是按照沈括所记毕昇泥活字版印书的方法重新制造了泥活字而排版印刷的。印刷的书籍是小学类书籍,什么叫小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书籍。但姚枢这里的小学书,恐怕指的是小学生的识字启蒙读本之类。这类书需要量大,翻损、毁坏、更换的频率高,而且要造价低,所以不用雕板而用泥活字版。这是毕昇发明泥活字印书法之后200年,又一次泥活字印书的实践。可惜也未有实物留存下来。这段记载可见姚燧《牧菴集》卷十五《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

 

姚枢,元初著名理学家 

  前边两段话说的还都是毕昇之后泥活字印书实践的记载,而不是实物留存。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人李瑶(字子玉)在杭州制造泥活字,并用它排印了《南疆绎史》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他在《校补金石例四种·自序》中针对《金石三例》说:“此书原刻精当,而微嫌夹注丛列;坊本则鱼豕之病杂陈矣。余乃慨然思广其传,即以自治胶泥板,统作平字捭之。且以近见吴江郭氏祥伯之《金石例补》补之……因别署其编曰《校补金石例四种》,都十七卷。庶使操觚之家有志于古者,如获指南车焉。道光十有二年嘉平月既望,吴郡李瑶子玉氏序于杭州吉祥里寓楼。”该书的内封面还印有“七宝转轮藏定本,仿宋胶泥板印法”牌记。都证明此书是仿宋毕昇泥活字印书法印制的。而这部《校补金石例四种》及《南疆绎史》,国家图书馆均有珍藏。这是迄今所知泥活字印制书籍最早的实物留存。

清李瑶校辑泥活字印本《校补金石例四种》(图片来自“中华古籍资源库”) 

  12年后,也就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及其子侄发增、一新、一杰、一棠等,又以30年的心力,刻意寻研毕昇泥活字印书法,先后制成大、中、小、次小、最小五个型号的泥活字17万有奇,排印了翟金生自著文集《泥版试印初编》、本族的《水东翟氏族谱》、朋友黄爵滋的《仙屏书屋初集》。这几种书也珍藏在国家图书馆里。在《泥版试印初编》中翟金生写有自刊、自检、自著、自编的诗歌,颇能反映他一生制造泥活字印书的良苦用心及乐此不疲的兴趣。

  

自刊

  一生筹活版,半世作雕虫。

  珠玉千箱积,经营世载功。

  

自检

  不待文成就,先将字备齐。

  正如兵养足,用武一时提。

  

自著

  旧吟多散佚,新作少敲推。

  为试澄泥版,重寻故纸堆。

  

自编

  明知终付瓮,此日且编成。

  自笑无他技,区区过一生。  

  这几首白如开水的诗虽没有什么动人的生花之笔,但读来却能使人为这么一位村塾先生的执拗而肃然起敬。因为他在800年后又再现了毕生的泥活字印书法,以自身的成功实践为历来以泥活字无法印书的怀疑者释疑解惑。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