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收藏
书卷多情似故人│蠹鱼脉望三生愿 楮墨芸香不解缘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03-13
作者: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古籍室管理员,副研究馆员 胡露
编辑:赵洪雅

  打开古籍室厚重的大门,呼吸一口灵香草的气息,平凡而有滋有味的一天工作,就此开始。看一下温湿度计,降温、抽湿,小心翼翼取出樟木柜的古籍,一本本翻动,拍去浮尘,查看有没生虫。又拿起几本书,用宣纸包裹好,封在密封袋里,放入低温冰箱中冷冻灭虫。休息片刻,一杯清茶、半卷诗书,这正是我要的生活,真好!闲来追想我与古籍的缘分,可真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部古籍室

  自小就喜欢读诗词文赋,常常沉浸在平上去入的节奏里,抑扬顿挫的吟哦中,透过历史的烟尘,领略古人的风采,而《世说新语》中的冷峻风神、《聊斋志异》中的恢奇轶事,也让我有一种千古之下,与古人交的别样感受。所以读大学时,自然选择了中文系,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我都听得如痴如醉。尤其是陶敏教授的古典文献学,更让我开始对各种古籍的前世今生兴趣盎然。古籍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书,也不同于一件冷冰冰的文物,千百年间,无数代人的肉体被黄土湮灭,但古人思想的火花、心灵的呓语,仍鲜活生动地存留在文字中,等待今人去阅读、体悟、共鸣。

  于是,带着对古人的好奇,也出于“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的理想,我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文献学家江庆柏研究员,真正开启了与古书相伴的生涯。简册装、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稿本、清稿本、钞本、批校本、过录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江老师温润如玉,如数家珍;我们求知若渴,如沐春风。中华典籍,不再是昔日含混模糊的概念,更成为我全身心观照研究的对象。

  更想不到的是,醉心坟典的同时,我也收获了爱情——颇有书卷气的同专业师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一如我与古籍的感情。我们常去清凉山下的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看书做论文,一册册《景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或《存目丛书》、一部部的方志,一卷卷的别集,一页页翻过,其乐无穷,不足为外人道也。两人还各自点校了一部诗文集,后交由上海古籍出版。那段时间,北上国图,东至上图,抄善本,对胶卷,摹拓片,也便更能体会古人著述的苦心孤诣、今人研读的艰难困苦。泡图书馆的日子,每天朝九晚五。穷学生没钱,都是自己带饭,几个包子,一点咸菜,借图书馆的微波炉转上几转,就解决了午饭问题。在南图看书期间,有时会结识一些老先生,如卞孝萱先生、柯愈春先生……其中最熟的,还是著名版本学家沈燮元先生(也是师兄启蒙恩师王亦群先生无锡国专时的同学),从请教问题,到一起逛书店、侃大山,居然成了忘年交,而聊得最多的,还是经典的阅读与研究、古书的鉴定赏评,以及学林的旧闻轶事。

  

由笔者整理点校的(清)金和《秋蟪吟馆诗钞》

  工作了,师兄(已成外子)进了某高校中文系,教古文献;我则进了校图书馆,管古籍室。每天摩挲着一册册古籍,从陌生到熟悉,渐渐地古籍似乎变成了自己的亲人。有来借阅的师生一问,我便知所求有无馆藏,若有,一分钟就能找出交到借阅者手上。看书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总有几个用功的,照看着徜徉书海的读者,自己有空也顺便读上半卷,看着焕彩楮墨,翻着飘香卷帙,心里真是既满足,又平静。偶尔,有学生来请教个字,问几句话的理解,打听一些资料的存佚,我也不免技痒,好为人师一番,那种愉悦,真的很惬意。

  

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部古籍室

  正赶上全国古籍普查,我荣幸参与,又加深了对古籍的认识和感情。说实话,古籍普查挺繁琐,填写的项目很复杂,书名、卷数、序跋、批校、行款……需要耐心和细致,但也确实锻炼人。常常在古籍普查群里,为几个藏书章的识别、一则题跋的辨读,大家争来辩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同道,甚至互相寄几包茶叶、一方砚台。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却觉得,君子之交,正像这淡淡的书香,历久弥新;又像这薄薄的宣纸,可寿千年。

  去年,我又参加了省馆组织的文献修复培训班,从此我的工作更加充实,拆装、托裱、点镶、装订……看着一页页残损的纸张,一本本破旧的卷册在我的手下焕发新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想想在南京求学时的同学们,毕业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有幸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呢?能够学为所用,亲近诗书,平淡而不失滋味地生活,这真是因为跟古籍的缘分。

  

在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揭牌暨拜师仪式上,拜修复导师杜伟生为师

  

2015年在甘肃图书馆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提高班”

  令我们惊奇的是,或许是耳濡目染,五岁的女儿,也对古籍兴趣浓厚,还特别爱看繁体竖排的古书,多是些民国老教材,偶尔看点有小字双行注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常常跑来跟我讲:“妈妈我告诉你,这是某某字的繁体!”师兄也常戏称:“你这么喜欢,将来我买几十函再造善本给你做嫁妆吧!”或许,我们家,真的会跟中华古籍有解不开的缘?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