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收藏
书卷多情似故人│谢方儿:时光中的古籍书店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6-11-21
作者:绍兴市作家协会  谢方儿
编辑:赵洪雅

  一座城市,没有一家古籍书店是让人遗憾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没有一家古籍书店尤其令人遗憾的事。绍兴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但现在的绍兴城里已找不到一家古籍书店了。

绍兴旧影

  以前,绍兴是有古籍书店的。据《绍兴市志》记载:绍兴古旧书店的前身系绍兴古籍书店。1957年3月,由8名旧书商贩联合组建,在城区开设轩亭口、清道桥两个门市部,主营古旧书,兼营字画、碑帖、文房用具(旧砚、墨、石章等)。1972年12月,划归绍兴文物商店,称绍兴古旧书店。

  对于这家古旧书店,我有较深的印象,上世纪90年代初,我是这家书店的常客。那个时候,我隔三差五地往古旧书店跑,每个月总要去三四趟。我不是到那里买古籍的,在这家号称“古旧书店”的书店里,不要说线装的古籍书几乎看不到,甚至于连民国时的书籍也很少。古旧书店的书架上,都是新版的古典文学和史学类书籍。古旧书店里的人看着都面熟,但一直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买卖双方的语言交流很少,这或许是因为古旧书店属于集体所有制的缘故,记忆中国营、集体性质的书店里的营业员,态度都是冷漠的。

古旧书店剪影

  其实,绍兴真正有古籍买的古籍书店是 “墨润堂”书店,这是一家民营书店。绍兴的“墨润堂”,开设于清同治元年(1862),也算是绍兴的“老字号”了。创办人是徐维则,他是绍兴坡塘乡栖凫村人。我走进“墨润堂”书店,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个时候,鲁迅路还是一条小街,两边都是粉墙黛瓦的老屋,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把整条街都遮了起来。“墨润堂”书店隐没在树影下,像一个宁静安逸的老人。

绍兴鲁迅路

  “墨润堂”书店的准确位置,大约在现在“咸亨酒店”的对面。我在“墨润堂”书店买的第一部古籍,是王闿运所撰的《湘军志十六篇》。该书的牌记上有“光绪二十四年太岁在戊戌孟冬之月述庐据原刻本校印于致知书局”,牌记是古籍中用以记录版本情况的一种专门标志,其形式多样,字体常用真、草、隶、篆四种,位置灵活,不拘一格,其作用主要是给版本鉴定者确定版刻时间、地点、编辑者等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今日鲁迅路

  到了90年代初,鲁迅路要拓宽了,“墨润堂”书店搬到了府河街,这是一条临河的小街,给人一种小桥流水的意境。我在“墨润堂”书店大约买过三十多部晚清的古籍,有光绪己卯版(1879)的《历代史论》、道光己丑版的《唐陆宣公奏议读本》、光绪辛巳版(1881)的《春晖草堂诗存》等木刻精印本,还有一些石印本、写刻本等。清代前期的古籍,甚至于明末的古籍,在“墨润堂”书店也有出售,但价格在当时来说也是很贵的,往往是四五册一套的古籍开价都在千元以上。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还在三百左右。

  当然,买一些晚清或者民国初年的古籍也是挺好的,至少自己喜欢就值了。有一次,我买了一部宣统辛亥(1911)仲夏上海集成图书公司出版的线装《渔洋山人蚕尾集》,拿回家后翻看时,发现书的内页中夹着一张纸,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当票”,由于“当票”上的字迹太潦草,估计当物是件棉袄。看了这张夹在书中的“当票”,突然地有了许多的感慨。我想像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某次在书店看到了很想读的《渔洋山人蚕尾集》,可是他没钱,就把自己的棉袄当掉买了书。后来冬天来了,这个书生没有钱赎回他的棉袄,这张“当票”就留在了书中。我几次三番摸看着这张“当票”,心情难以平静,后来写了两篇关于这部书和“当票”的短文,分别刊在《新民晚报》和《绍兴日报》上。这张“当票”至今我一直收藏着,似乎收藏着一份书生的清贫。

《渔洋山人全集》(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古籍的价格大涨了,绍兴古旧书店和“墨润堂”书店也停业了。我开始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寻找古籍,有几年到了入迷的地步,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看自己喜欢的古籍拍卖,看到直线上升的价格,叹息手里的钱少。有时候,鼓足勇气拍一下,以为自己会被高价“套牢”,但往往最后时刻,总是会有人跳出来为自己喜欢的古籍拚搏,这些人肯定比我有钱,也比我更喜欢古籍。

  没实力和别人“抢”古籍,就在旧书网上“淘”民国版的线装《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只是这类古籍喜欢的人也很多,我从三四十块一册开始买,后来涨到一百块一册,感觉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只能放弃再买了。现在,我收藏着四十多部《四部丛刊》或《四部备要》。有《吴越春秋》、《越绝书》、《蔡中郎集》、《唐黄御史文集》和《石湖居士诗集》等等。

《四部丛刊》(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古籍虽然不是珍贵的孤本善本,但对我来说,它同样是珍贵的。许多时候,我会安静地翻看那些古籍,仿佛能感觉到岁月中的那一丝鲜活。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