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记忆项目中国年画 > 创作与审美

  画诀即是绘画的口诀,是指导绘画创作的“理论”。中国民间画诀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口诀原本是宗教信仰方面以传授道法、借秘术要语 来进行活动的方法。唐代的绘画和雕塑领域也有了“口诀”形式的传授方法。《历代名画记》中就有关于吴道子作画的论述:“弯弧挺刃,植柱构梁 ,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肉出,力健有余,当有口诀。”这反映了唐代作画“口诀”已经很流行了。唐代的雕塑家杨惠之就著有 《塑诀》一卷。唐、五代和宋代,出现了画山水、画龙、画人物的各类口诀形式的画论。

  宋代以来山水画的兴起,更促进了画诀在士大夫画家中的流行。有标为王维作的《山水诀》,五代荆浩作的《山水赋》、《画说》、《山水 节要》,宋郭熙的《画训》、《画意》、《画题》、《画格拾遗》,饶自然的《画法十二忌》,元黄子久的《画诀》等等。明清两代,关于绘制山水 的画法(画诀)之书更是不胜枚举。因为作者大都是文人画家,精于笔墨,又善撰述,故多流传于世,且有刊本印行,或收入文人笔记杂说中,至今 常被画家作为参考资料。

  以上所说的画诀,多半都有印本流传,唯有过去在行业作坊里,民间艺人口中的画诀,确是求之十分困难。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民间 艺人多不识字,全凭师传口授,积少成多,然而因没有教授方法,并不系统。另一方面,画行作坊都有一套“切口”,以防外行偷艺学走,影响本行 生意。所以在搜集画诀资料时,画工所述,常带“切口”,令人难以理解其所说之内容。画行里的这类“切口”不知有多少,它不能联结成句,过去 也没有“切口”的语法修辞。故搜集民间艺人画诀,首先遇到这个语言上的“切口”难关,更难的是画工多半只能说,而要把“切口”中的韵语写成文字,那就更加困难了,甚至一句“切口”是哪几个字,写也写不出来。再有,即使搜集到记有文字的“画样”,因画面上的文字都是画工创造,令 人难解其意。如“已艮”,是说画面上的颜色不对,可改成银朱红色。如需染颜色,画面上则写一“瓦”字;如写一“满”字,则是画面全染全涂; “通”字表示是由根部向上通染;“花”字是要做花点、花斑、花纹。“火”字是说要淡染。如此步步推理判断,作坊里画工说的“切口”(画诀) 和写的减笔字样,多是有些道理的。由于过去旧社会行业竞争,画工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将其技法用“切口”和自创字体来迷惑外行,以防被人窃 取手艺,影响了自己谋生之道,故而不得不如此也。“宁赠一锭金,不撒一句春”(春,指口诀),就是形容画诀的珍贵。

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