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古籍保护成果
珍贵古籍 历史智慧
自古文人多入蜀
古籍知识
 
2007年底,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四川省图书馆挂牌成立,成为全省的古籍普查登记中心、古籍保护培训中心、古籍整理研究中心、古籍数字化建设中心。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文化厅牵头,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文物局等相关单位共同组成的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和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

为规范和加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咨询、论证、评审与专业指导,成立了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十年来,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开始全面、系统、快速推进,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scgjbh_171130yyc_14.jpg 经过十年努力,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在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修复水平不断提升。一批善本古籍如明抄本《诸症辨疑》、稿本《蜀典》、弘治本《大明弘治甲子改并五音集韵》等得以抢救修复。

2011至2014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相继成为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分中心。2016年8月11日,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三家单位跨系统联动,挂牌成立“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在古籍修复领域成果斐然。
十年来,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进全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相继培训古籍整理与编目、古籍修复等专业人才450余人次。其中通过老带新、小班制培训、选派基层古籍编目人员来省馆实习等方式培训古籍整理与编目的中级与初级人才;通过举办古籍普查与编目高级研修班,选派优秀古籍编目人员前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学习等方式培养古籍整理与编目高级人才;通过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培养各级古籍修复人才。古籍保护人才分级分层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较高、层次较为合理的古籍保护人才梯队已初步建立。 scgjbh_171130yyc_16.jpg
<<1234>>
©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