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信息
  • 张志清:探寻铁门关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

    铁门关文旅
    2025年2月28日

    在不久之前,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受邀在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开展的“传承文化 温润心灵”铁门关大讲堂宣讲活动中宣讲。在宣讲之余,张志清也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开启了一段文化体验之旅。他走进丝路雄关景区,参观了中华优秀典籍文化创意展;踏入第二师渤海教导旅纪念馆追溯红色记忆;还前往铁门关市图书馆、美术馆、红石榴博物馆等场所,体验铁门关市深厚的文化内涵。

    铁门关市之旅结束后,张志清带着对铁门关市的独特印象与深刻感悟返回。他将在铁门关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倾注笔端,创作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张志清的笔触,一同走进他笔下的铁门关市,领略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 。

    作者简介

    张志清: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在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采访、编目、整理、管理工作,参与创办北京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2022年担任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长期从事古籍管理、保护工作。参与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医藏》《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国家重要文化工程。目前还担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图书馆二级研究馆员。主编《文献》《书志》《古籍保护研究》等刊物和集刊。主编或参与多项大型典籍丛书编纂。

    天山高大巍峨,迤逦东去。其至焉耆,山分小岔,绵亘东南,为霍拉山与库鲁克塔格山。其北焉耆盆地,其南塔里木盆地。两脉夹峙峡谷,有雄关高耸,南控丝路中道,北倚焉耆盆地,可屯田屯兵,控据开都河水源,兵家必争。此雄关,即铁门关也。

    张骞凿空西域,即在焉耆屯田。唐设焉耆都督府,驻兵其间。四周皆山,高可百丈,层累若墙。铁门关虎踞鹰视,可瞰“哈密—吐鲁番—轮台”要道。西突厥来,必摄其威,不得东向。如占其关,则仰攻之万马,不及当关之一夫也。

    一九四九年解放军入疆,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步兵第六师(1947年2月组建的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西进库尔勒。又发兵敦煌,南占且末,北上尉犁,遂下焉耆、轮台,据铁门关。和田、喀什震动,蒋军欲东防之。解放军则以一部自阿克苏南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天降和田,一鼓定之,再取喀什,遂奠南疆大势。进疆诸军,乃就地屯田,渤海军区教导旅整编为二师。南疆缺水,建铁门关水库,据控水源。又自孔雀河开掘水渠,东引十八团场(今二十九团),是为十八团大渠,汩汩水流,润泽天山南麓,军民得宜。至今辗转三代,遂成粮仓,果木繁荫,是为全疆稳定,成定鼎之足也。

    二零一二年,二师乃合诸团场镇,共计十四片区,成立铁门关市,包容塔里木盆地东段,沙漠公路自北向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五百余公里,自西向东四百余公里。沙漠南有米兰、金山、南屯诸镇,已在昆仑支脉阿尔金山北麓;沙漠东沿塔里木河,自库尔勒南经尉犁至台特玛湖;沙漠北乃于楼兰、和静、焉耆、库尔勒沿古丝路中段西行,新建铁门关市区,即二师师部所在,遇水设场,垦荒屯田。

    余于飞机下瞰天山南麓,田地纵横,开都蜿蜒,博湖广阔,蔚成大观。至库尔勒市并铁门关市,楼盘齐整,布局疏朗,树木葱茏,触目皆新。沿途梨杏成带,榆杨茂密。孔雀、杜鹃诸河天鹅群聚,唱鸣若怡。此行并观博物、纪念、非遗、图书、美术诸馆,略晓历史大貌,愈觉历代军民,西行垦荒屯田,开发土地矿产,鲜血汗水并注,立足发展不易。而今西域,几同中原。自库尔勒机场飞行三时许,即达京城,则未来大美新疆、天山之麓,如世外桃源之地,可容身心所寄焉。

    张志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展现了铁门关市的前世今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相信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铁门关市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 / 丁   舒

    责编 / 刘   震

    审核 / 郑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