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津经典诵读”廉政主题格言专题展示
  • 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廉洁是政治的根本;谦让是美德的主体。
  •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译文:廉洁的人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人是人民的盗贼。
  • 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译文:治理好国家一定要惩治贪官,比惩治贪官更重要的是表彰廉洁官员。
  •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
    译文:大凡做官为吏的根本,必须清白正直,严谨慎重。
  • 廉平之德,吏之宝也。——(唐)武则天《臣轨•廉洁》
    译文:廉洁公平的品德是当官者的宝物。
  •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汉)刘向《说苑•敬慎》
    译文:地位高,更要对下恭敬;官越大而私心越小;待遇越是优厚,更应该谨慎不敢领取。
  • 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译文:只有廉洁的人才能够约束自己而热爱百姓。
  • 公生明,廉生威。——(明)年富《官箴》
    译文:公正就会产生廉明,廉洁就会产生威信。
  • 廉非为政之极,而为政必自廉始。——(元)揭傒斯《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
    译文:廉洁不是从政的最高境界,而从政却必须以廉洁为起点。
  • 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
    译文:别人遭受灾难,自己从中得利,这不是廉洁清白的行为。
  •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杂传》
    译文:不廉洁的人什么东西都想据为己有,不知羞耻的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 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
    译文:廉洁,就不会在富贵面前忘记耻辱。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译文:想影子正先要标杆笔直,想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做到。
  •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
    译文:如果人人公正廉明,都可以为大家利益考虑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争端了;如果人人都只考虑个人利益,那么世界就变得混乱。
  •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明)朱柏庐《治家格言绎义》
    译文:不要贪图意外得来的钱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 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列传》
    译文:正义能感动情操高尚的君子,利益只能动摇那些贪财的小人。
  • 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政治》
    译文:只有保持敬畏虔诚才可以战胜懈怠,只有勤勉才可以弥补不足,只有节俭才可以养成廉洁之风。
  • 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译文:心要像圆规、角尺,志要像尺子、秤锤,思想要像水一样平静,行为要像绳墨一样正直。
  • 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第十八》
    译文:自古帝王如果要有兴建营造,必须要顺应民众的需求。
  • 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译文:(执法官员应做到)非常清正、廉洁、公平,不受馈赠,不受请托,严格按照法律处理案件,不偏袒迎合任何人。
  • 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宋)真德秀《西山政训》
    译文:位高爵显的官员,即使万分廉洁,也只能是小小的优点,一旦贪污,就是大的恶行。
  •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汉)荀悦《申鉴•政体》
    译文: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
  •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壁》
    译文: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
  •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译文: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
  • 奢糜之始,危亡之渐也。——(宋)欧阳修《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
    译文: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
  • 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内事。——(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居官格言》
    译文:为官遵行廉政,这是君子分内之事。
  •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明)宋濂《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
    译文:不俭朴则不能培育清廉之风,不清廉则不能养育道德。
  • 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南朝梁)沈约《宋书•王昙首传》
    译文:如果不是朝廷俸禄赏赐,别人一丝一毫的东西都不会接受。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译文:要用正直无私修养自己的内心,要用廉洁奉公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