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志丛刊
书志丛刊
《书志》集刊编纂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编委积极献言献策

  20174月27日,《书志》集刊编纂委员会会议于国家图书馆新闻发布厅正式召开。《书志》集刊主编、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书志》集刊副主编、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书志》集刊副主编、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以及编纂委员会委员共26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书志》第一辑,中华书局2017年1月出版

  《书志》是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编,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国内首个专门刊登书志类稿件的集刊。“古籍书志”作为学术性与资料性兼具的著录形式,对揭示古籍善本具有重要意义。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图书馆的前辈学人就有以书志形式记录一代典籍所存之宏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十年以来,国务院已经正式颁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12274部古籍入选,为这部分古籍建立一份完备详尽的“档案”,是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书志》第一辑设计典雅、装帧考究、内容充实、定价亲民,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学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首印1500册已全部售罄。这样良好的开端,为《书志》集刊未来的编纂出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详见《新书推荐!国内首个专门刊登书志类稿件的集刊正式出版!》)

  

《书志》集刊主编、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致辞

  《书志》集刊主编、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在致辞中引用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的指示:“善本书价值连城,必须要保存好,但保存好的同时也要更大地利用好。像一些宋刻本、明刻本,还是有必要拿出来让它们见见天日。”现在编纂的《书志》集刊,正是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全面阐释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典籍、感受典籍、利用典籍,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书志》集刊副主编、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致辞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也在致辞中表示,《书志》集刊的创办和编纂,对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均有所体现。首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为主要对象,通过撰写书志,并采用系列连续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运作过程中,我们不必要毕其功于一役,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将其当作我们的日常工作,对其进行逐步整理和揭示。其次,书志在撰写过程中,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不同、时代不同、学问大小不同,其对于书志体例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书志》集刊这一平台上也提出了一些书志撰写的思路和想法,如果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写作体例的探索和创新。顾青总编辑在对《书志》第一辑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对未来寄予期望,希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全国版本目录学、古典文献学学者能够进一步完善书志的撰述体例,使其更好地揭示出古籍文献的价值。

  

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沈乃文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姚伯岳出席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严佐之

  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俞国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

  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格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张波介绍《书志》第二辑组稿进展

  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冯坤介绍国家珍贵古籍书志体例

  会上,《书志》集刊编纂委员会编委积极献言献策,对书志体例、栏目设置、第二辑稿件的组稿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气氛十分热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将继续做好《书志》集刊编纂的统筹和协调工作,不负学林和读者的期待。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