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的装具是古籍保存与保护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古籍原生性保护最基本的方法。
首都图书馆的古籍装具定制多年来一直在持续进行。目前使用的古籍外部装具主要有樟木书柜、书箱、带樟木衬板的密集书架;古籍本体装具主要有函套、书盒、夹板等。所有古籍均存放于恒温恒湿控制的地下书库内。
首图定做樟木书柜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文化部统一配发给省级图书馆一批樟木,遂定做了一百余个实木双开门樟木书柜,主要用于存放善本古籍。由于当时的加工制作条件有限,做工不甚精细,柜门密封不严,多有变形。此前善本古籍内曾发现有活的蠹虫,之后也没有完全杜绝。每年仍在樟木书柜内撒放樟脑块,用以驱虫。90年代末开始采取低温冷冻杀虫的方法灭虫,并且尝试过真空封装保存善本的方式。2000年首图迁入新馆之前,又申请专款定做了一批樟木书柜。这批书柜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樟木柜为同一厂家制作,式样基本相同,为实木双面分体双开玻璃门书柜。这批樟木书柜做工精细严密,香气浓郁持久,使用效果良好。唯一存在的一点问题是用材为齿接木,粘结所用的胶是否对古籍保存环境产生影响,没有明确结论。古籍保护工程启动之后,我们又定做过一批单面实木双开门樟木书柜,做工亦比较精细,避光效果更好,锁具暗藏于拉手之下,外观比较和谐,但樟木的气味不及前一批浓郁。之后,又定制过两批樟木书箱,主要放置于部分密集书架内。目前,首图所有善本古籍全部存放于樟木书柜或书箱内,进入新馆地库后,没有再发现有被虫蛀的迹象。
我馆的普通古籍存放于手动钢制密集书架内。书架每块层板下镶嵌樟木衬板。密集书架虽然不及书柜严密,但也有优越之处,首先是节省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恒温恒湿书库,使更多的古籍进入面积有限的地库中;其次是避光良好,又可以防尘,其间还有适度的空气流通,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
古籍函套、书盒、夹板等是古籍最贴身的装具,由于流传年代久远造成破损遗失或本身未曾配装等原因,许多古籍没有这层保护。20年前,首图的40多万册古籍藏书大约有四分之一没有函套和夹板,并且存放于敞开式的木质书架上,积尘很多,阅览取放和转运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书皮破损十分常见,而且容易出现同一部书书册散逸分离、缺失等情况。因此,无函古籍配制函套的工作一直在开展。但由于经费有限,每年只能加工定做几百个函套。90年代以后,市财政每年都拨付一些古籍抢救费,大部分用于定做函套。2001年新馆建成以后,古籍抢救经费有所增加,函套定做数量增加,进度加快。目前,原来没有函套夹板的古籍,都已经定做加装了函套,除了新购文献之外,基本没有无函套古籍。挑选定做函套书籍,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主要选择多册无函古籍,之后是2册以上古籍,最后是单册古籍。这也是结合经费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完成工作的过程。
需要定做函套的古籍还有原函套严重破损和修复后书册尺寸发生变化的古籍。对于原来有函套的古籍,更换新套应该谨慎从事。原装函套往往承载着古籍的许多信息,如题名、卷册、题签者、收藏者等,即使将这些信息全部转移到新函套上,也无法替代原来的函套。即使没有任何文字信息,函套本身与古籍也是一同产生的整体,不应被分开。曾经有一次书库人员把一些破旧函套的善本古籍都定了新函套,其中一部分是原装函套,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一一检查,设法恢复原套。宁可让新做函套废弃,也坚持保留原套。现在遇到这类情况一般是设法修复原套或者做套中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书信息。但是破损函套修复后的效果不甚理想,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必须更换新函套的情况,我们一般是将旧函套做好标记,集中保存,不会轻易丢弃。
定做函套的种类有青蓝布套,丝锦套,式样有四合套、六合套、插套、书盒等。存放于玻璃门樟木柜的善本古籍一般定做丝锦六合套。六合套可以避光,丝锦面料则体现古籍的价值和等级。存放于密集架中的普通古籍一般定做青蓝布四合套,书根朝外平放,便于清点查检。函套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其它材料则要求厂家使用无酸纸板、中性纸内衬、小麦淀粉浆糊,必要时加樟脑防虫。成品的内外表面和纸板PH值测试为8左右。
我们委托的加工厂家全部是在北京本地,主要是为了避免异地加工因湿度变化导致变形。定做函套的季节,一般选择在秋冬季,避开春季蠹虫繁殖和夏季高温湿热等不利因素,减少函套被虫霉污染的可能。定做樟木书柜、书箱等也同样存在温湿度变化导致变形、开裂等问题,所以我们也一律选择在北京本地生产制作的厂家。
新制函套在入库使用之前我们都要集中进行低温冷冻杀虫、灭菌,避免将虫霉带入书库。事实证明,新函套是产生蠹虫最主要的原因。以往我们在旧馆时发现虫蛀的古籍中,往往是新做函套的书籍。加工厂家环境不洁,浆糊和函套材料中带有虫卵,是造成古籍被虫害侵蚀的主要原因。目前,加工函套的厂家大多为乡镇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环境很难达到清洁标准。建议指定几家条件资质好的厂家,配给专用原材料,由古籍保护中心定点监制,统一验收标准。
新定制的函套、书盒最好在内侧适当位置标注时间、材质等信息,给后人留下可靠的记录。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函套定制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再重新去补这些信息已经不太可能。
对于近几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本,我们正在陆续安排定做楠木书盒。楠木盒原料分为老楠木和新楠木两种,外表面上蜡,内有樟木衬板,粘结剂采用动物胶。完全符合古籍保护的相关要求。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定做的数量较少。还有,珍贵古籍一般都已有函套,即使不是原装,也已经与书一同存在百年以上,所以楠木书盒一般都是在保留原套的基础上定做的。
以上是我们在古籍装具制作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有可取的经验,也有一些遗憾,仅供参考。还有两个问题想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第一个问题:书柜、书箱等大型装具入库使用前的杀虫灭菌问题,由于体积大,无法低温冷冻,又不便采取熏蒸、辐射等其它方式,我们只是简单清洁后即入库使用,目前虽没有发生问题,但总觉得不够放心。希望有关专家能够提供有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文物保护中比较多见的密封真空脱氧保存,应用于古籍是否可行,我们也希望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没有良好保存环境的单位,古籍珍本在数字化之后,是否有必要全部真空封存起来,以延缓其衰老和酸化?抑或对已经严重老化又暂时无法修复的古籍进行封装保存呢?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
首都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研究馆员 刘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