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殷墟甲骨
甲骨主要指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用的龟甲、兽骨,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至今,甲骨已发现约15万片,甲骨文单字数量逾4000字。
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刻划符号为汉字的产生铺垫了基础。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并与之后的各类字体一脉相承。
1899年,“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发现中药铺所售“龙骨”上面的文字,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唐兰等人踵事增华,甲骨学应运而生,成为二十世纪初的一门显学,并延续至今,从未停歇。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甲骨文是研究殷商历史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对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摸清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