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记忆项目中国年画 > 参考目录
论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原因与保护对策
冯 敏

  [摘要]中国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断发展、充实、提高,历时千年。它曾经寄托了人们“新年吉庆、驱凶迎祥”的美好愿望,长期扮演着传播文化信息、表达民众朴实情感的重要角色。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大众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商品经济承载着的流行文化汹涌袭来,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挂年画的习俗受到了新的文明元素和文明样式的挑战,木版年画在当今状况下失去实用性,改变了原有的性质和地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本文从木版年画濒危的现状与危机、造成濒危的原因、木版年画保护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之。

  [关键词]中国木版年画;现状与危机;濒危原因;保护与对策

  中国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于北宋繁华的城镇市井生活,历经元、明、清诸代,不断发展、充实、提高,成为影响力最广、覆盖面最大、文化含量最密、流派最多、地域风格最丰富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为主题,画面情趣盎然,千百年来几乎覆盖了年节时所有的中国家庭。它顺应着各民族、各地域人民群众的不同观念、信仰和习俗;它记录了华夏民众的理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成为中国百姓最为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农耕文明时期文化传播的第一大媒体,承载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个性,累积了国民的智慧和经验。中国木版年画以独特的艺术样式,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龙头。在它繁荣鼎盛的明清时代,木版年画作坊几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各个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民间木版年画发挥着宣传、教育的文化作用。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商品经济承载着的流行文化汹涌袭来,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传统的民俗生活开始在中国百姓中动摇,这必然波及到中国木版年画的生存现状。

  一、濒危的现状与危机

  木版年画在不能适应当今文化主流的状况下失去实用性,改变了原有的性质和地位,由家家户户过年的必备之物,变成偏远村民或收藏者、研究者之需。这种承载民族文化与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绝大多数百姓的生活而走向濒危。

  从研究分析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四川绵竹、河北武强、苏州桃花坞、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山西太原临汾平阳(古临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等12个木版年画主产地的情况来看,如今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其中危机最严重的是广东佛山年画、山西临汾平阳年画、福建漳州年画和湖南邵阳滩头年画。这4个原产地的木版年画已完全失去社会市场环境,成为一两个年画艺人的个人行为了。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现状与危机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中国木版年画的销售市场和生产极度萎缩

  由于中国木版年画的青睐者不再是普通家庭,而变成了收藏者、游客以及偏远地区的村民,因此销售量已经很小了。木版年画的销售不仅早已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消失,而且已从城市周边农村,特别是我国发达地区的农村消失。

  已有600年历史的佛山木版年画,迄今只剩下“冯均记”一家在苦撑着此门艺术。据冯家说,从1998年开始恢复制作木版年画以来,顾客一直十分稀少。一年能做成的生意没有几单,有时甚至许多天也卖不出一幅年画。有300年历史的湖南滩头木版年画,镇办的年画社已关门,仅存的高腊梅作坊也是惨淡经营,产量锐减;曾经名满天下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现在只剩下老艺人房志达师傅以及离开年画社单干的顾志军师傅还在印制、创作木版画;福建漳州年画已经很难找到生产它的年画作坊“红房”了。

  由于广大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改变,农家也不会在装修时尚的房间内贴木版年画了。这说明年画已失去了广阔的市场,年画已由普通大众的生活用品转变为少数收藏者、研究者的宝贵资料,或者是国外各类人士的收藏品。拥有四世祖传印制技术的朱仙镇年画老艺人刘金禄先生,由于年画市场萎缩,销量减少,每年只在农闲时印刷,每年的印数只不过十几万张。

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